【曉荷·煙火】北戴河之行(散文)
這兩天北京熱的出奇,攝氏41度不在話下,窩在空調(diào)屋里連門都不敢出。兒子兒媳正趕上端午節(jié)放假,在他們小兩口的攛掇下,一家四口驅(qū)車直奔北戴河。那里有蜿蜒漫長的海岸線,以及清新、涼爽的氣候。遼闊的大海,水質(zhì)良好,鹽度適中;金色的沙灘,質(zhì)細坡緩,沙軟潮平。北戴河為前來避暑的游客,盡情嬉戲大海,充分享受海浴、沙浴、日光浴,提供了旅游休閑的理想場所。去那里躲避北京的高溫天氣,自然是一件很愜意的樂事。
風(fēng)光旖旎的秦皇島北戴河,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海濱小城。與河南的雞公山,浙江的莫干山,江西的廬山,并稱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千古一帝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曹操,都曾在這里留下過足跡。自清光緒二十四年,辟為中外人士雜居避暑之地,雅士名流、富商大賈、傳教士絡(luò)繹而來,購地筑屋,興建了七百余棟風(fēng)格迥異的中外別墅,被譽為“東亞避暑地之冠”。同時,北戴河還與俄羅斯的索契、美國的戴維營,并稱為世界三大“夏都”。
上世紀30年代,民國才女陳蘅哲說:“論北戴河區(qū)的特點,一是西洋化,二是時髦”。此言可謂一語中的。20世紀初,中國誕生的第一張旅游招貼畫,就是北戴河海濱撐洋傘、穿泳裝的女子。
記得我第一次來這里開筆會,北戴河街區(qū)還很小,大多都是一些療養(yǎng)院,也沒有多少小轎車。走在街道上,感到很清靜。在綠樹成蔭的掩映下,那一幢幢造型各異的西洋式建筑,鱗次櫛比,頗有異國情調(diào)。而下榻的那所療養(yǎng)院,幾乎都是外國人。療養(yǎng)院對面的海濱浴場,也是專為那些黃發(fā)碧眼的人開放的。我和一位編輯與院方據(jù)理力爭,終于贏得了勝利。我們這些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人,也踏入了那片水域,同外國佬一樣享受著海水給人帶來的歡樂。那時節(jié),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們與那些趾高氣揚的外國佬們,從此可以平起平坐,共享海水浴場,這是炎黃子孫的驕傲。
而今,進入了21世紀初葉。多年以后的北戴河,更是今非昔比。林立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與洋房別墅錯落有致地交相輝映,構(gòu)成了一幅優(yōu)美和諧的風(fēng)景畫卷。接踵而行的游客,個個洋溢著笑臉。如今的北戴河區(qū),拓展的已具規(guī)模,擁有二百多家休療養(yǎng)院,30多處海濱浴場。每年有不下600多萬游客,前來北戴河休閑度假、旅游觀光。而且南戴河也應(yīng)運而生,旅游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我知道,北戴河?xùn)|北角的鷹角亭,是觀賞海上日出的絕佳地點。日出時,一輪紅日從天水相接處一躍而出,大海沙灘一片金黃。那蔚為壯觀的景象,簡直令人心花怒放。遺憾的是,我們睡得很晚很晚,自然起得也晚。那觀賞海上日出的機會,也就錯過去了。我還知道,初一、十五“兩頭潮”,潮汐落差最大,是趕海的最佳時間??上覀兤s上了小潮日,海灘往往只退出一個邊兒,就又迅疾漲潮了。
然而,大海的饋贈,卻讓我們這幾個北京來的客人,大飽海鮮口福。我所說的海鮮,不是字面上的“海鮮”,而是貨真價實的海鮮。俱是活生生的海貨,由自己親手撳動電蒸鍋的按鈕,把它們變成美味佳肴。
坐在海灘的陽傘下,望著兩個孩子在海里盡情的嬉戲,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平日里,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地伏案操勞著。而在節(jié)假日里,又是這般的縱情享樂。精神上有張有弛,體力上有勞有逸。想起自己年輕那會兒,簡直有云泥之別。我很羨慕他們,但不妒嫉他們。望著他們在蔚藍的大海里追波逐浪,我終于也忍不住了。于是乎,我也換上泳褲,向大海走去。
溫和的海水浸潤著肌膚,起伏的海浪沖擊著身體,我竟然在孩子的慫恿下,游起了蛙泳。畢竟年邁了,體力不支,游不了多遠就收斂了。但是,面對滾滾的海浪,我依然壯志不已。
此時,我不禁向著大海高聲朗誦著毛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fēng)今又是,換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