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感動】一盞清茶,溫馨歲月(散文)
一
安閑的日子里,總喜歡泡一盞清茶,讓裊裊升騰的茶香氤氳光陰,溫馨歲月。
我飲茶,偏愛洞庭碧螺春,和福建茉莉花茶,偶爾也喝云南普洱、武夷巖茶。但對泡茶,我并不是特別講究,雖然自詡也算得上是個仔細人,又有妻弟送予的宜興紫砂壺,可在每次泡茶之前,卻很少有過燙杯、溫壺、洗茶等諸多茶道程序。
我泡茶也很簡單,紫砂壺內(nèi)放一小撮茶,沸水泡過十余分鐘,然后倒入茗杯,算是大功告成。一盞香茗置于茶幾,先不急著飲,喜歡出神地凝視,看它升起的馥郁芬芳,聞著滿屋彌漫的淡淡茶香。每到這一茶香繚繞的時刻,我常常會忘掉生活中的許多瑣事,甚至許多煩惱也隨之煙消云散。喝茶的時候總有這種感覺:舌尖上的茶香,一旦入喉入心,就能讓靈魂沉醉于縷縷的芬芳中。隨著飄散的茶香,心便飄進了溫暖的日子,人也會在溫馨的歲月里,綻開幸福的花朵……
原來,一盞清茶,不僅可以讓人領略溫馨的日子,還能催開內(nèi)心深藏的幸福之花。
二
在一盞清茶中,更能催開歲月溫馨花朵的,莫過于我的妻弟阿巖。阿巖在一所大學任職多年,他儒雅、謙遜、低調(diào)、做事又踏實。無論言談舉止,或是衣著打扮,讓人看了,便會感覺氣質(zhì)非凡,很有幾分學者風范。他還精通琴棋書畫,對茶文化更是情有獨鐘,算得上是喝茶講究的那類人。
我發(fā)現(xiàn),每次泡茶之前,阿巖都會樂此不疲地燙杯、溫壺、洗茶。他泡茶時給我的印象最深的是,總會帶著虔誠的微笑,將沸水倒入精致的紫砂小壺中,然后又將沸水的壺嘴高高抬起,再緩緩落下。泡一次茶,這一抬一落的動作,要反反復復地做上三次,聽懂得茶道的人說,那叫“鳳凰三點頭”,隱喻主人不厭其煩地面對客人,在彬彬有禮地點頭致謝。
講究喝茶的人,大多會有儀式感。我不太懂茶道,更談不上喝茶時的儀式感,或許是出來久了,怕人笑話,才習慣了慢飲,悄無聲息地讓茶湯浸潤喉嚨,感覺自己想要的那種苦盡甘來的滋味。
但妻弟阿巖卻與我迥然不同,他在喝茶前會輕嗅聞香,面帶幾分陶醉狀,那種愜意、舒暢和幸福感,毫不掩飾地寫在他歲月沉淀的那張感恩的臉上。喝茶的時候,他也極具情調(diào),伸出食指和母指攏住杯口,中指托起杯底,慢慢放在唇邊,輕啜慢飲幾口,然后放下,津津有味地說起茶香,說起陽光明媚的日子,說起兄弟姐妹童年時光里的那些美好和不幸的故事。一盞清茶氤氳的茶香,仿佛也把童年里的故事,醺染成了溫馨美麗的童話,讓過去的所有苦難,都幻化成了無比幸福的模樣。
我們在滿屋飄散的茶香里聊天,一起感嘆歲月的變遷,一起感受生活的幸福與快樂。每到這個時候,妻弟阿巖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迫不及待地用他心愛的樂器去抒發(fā)情懷。有一次,他信手操起墻壁上的葫蘆絲,深情演奏了一支《牧羊曲》,很快把我們帶入年代久遠而純粹的歲月中。聽著美好的樂曲,一種恍如隔世之感便悄然涌上心頭。此刻,誰的內(nèi)心世界不會波瀾起伏?誰的靈魂深處不會激起陣陣漣漪?曲中既有無限美好的享受,又有許多無以言表的淡淡傷感。那些美好的享受,在氤氳的茶香里顯得更加美好,那些難以言表的淡淡傷感,也在茶香的飄散中漸漸離我們遠去。
還記得,我們喝茶聊天聊到盡興時,妻弟又放下茗杯,即興為大家演奏了一首薩克斯曲《回家》。我們傾聽著那首美妙的樂曲,讓心一下沉靜到了空靈與寥遠的境地,眼前不覺浮現(xiàn)出故鄉(xiāng)秋天的金色田野,蜿蜒的泥濘路上軋出的一道道車輒,村頭吱吱呀呀轉(zhuǎn)動的青石碾,村邊垂柳下嘩啦啦流淌的清澈小河。阿巖演奏《回家》的曲調(diào)婉轉(zhuǎn)、悠揚,像親人娓娓訴說,似慈母悄悄低泣,如嚴父再三叮嚀,又像情人的依依不舍,和兒女情長地深情呼喚。一曲《回家》,瞬間把我們牽引到纏綿悱惻,感動心扉的境界。
我們兄弟姐妹一起,慢飲一盞清茶,在茶香的氛圍里享受音樂帶來的撫慰、溫情與感動,讓《回家》的路途香飄四溢,讓心不再流浪,讓受傷的靈魂在裊裊茶香里回歸精神的家園。
三
其實,喜歡飲茶的人,是否懂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茶香里享受生活的溫馨,在茶香中尋找幸福的樂趣,在茶韻里能找到安放靈魂的一隅。就像不懂愛情的夫妻,照樣把日子過得幸??鞓芬粯印o嫴璧娜烁饔懈鞯钠珢?,有的喜歡茉莉花茶,有的喜歡西湖龍井,還有的喜歡洞庭碧螺春,他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口味的茶香中,尋找著自己感覺的那種芬芳。用自己感知的芬芳,溫馨自己的人生歲月,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上世紀七十年代,父母喜歡喝“高碎”,“高碎”溢出的茶香,年復一年地溫馨著他們清貧的日子。
所謂“高碎”,就是茶葉店篩茶時篩出的茶葉末。過去,北京的窮人買不起好茶,但又偏愛喝茶,所以茶葉店就將篩出的茶葉末拿來出售,美其名曰:“高碎”。這樣,不僅讓平民百姓享受到了茶香,又顧及到了老北京人的“面子”。上世紀七十年代,“高碎”很難買到,喝“高碎”也算是平民百姓一種奢侈的生活享受。人常說,“高碎”登不了大雅之堂。但這種茶,更接近百姓的消費需求,直到如今,“高碎”在百姓心中仍是念念不忘的好茶。
那時,在父母眼里,“高碎”只不過是讓茶失去了原有的形狀,改變了最初的模樣,但放入壺中沖泡,依然會香飄四溢,喝過讓人唇齒留香。那個年代,父母只買“高碎”這種茶,一是經(jīng)濟實惠,二是招待客人沖泡時簡單方便,喝著香氣又特別濃郁。
父母喝茶的時候,常常是在午后,尤其是在盛夏的午后,天氣酷熱,汗水淋漓,需要補充大量水分。每逢沏茶,母親會提前一刻將茶泡好,待父親午覺醒來,泡好的香茶剛好入喉。父母喝茶的器皿,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是淺淺的豆綠色,碗口稍大,碗壁略薄,像老電影里飲酒的杯盞。當母親把茶水倒入豆綠色的碗中時,我還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橙黃色的茶湯是那么清澈明亮,彌漫著淡淡的清香。也許,母親正是用那盞茶香,無聲地將困頓中的父親從疲倦中輕輕喚醒。
父親睜開惺忪的睡眼,起身開始喝茶,他一邊喝茶,一邊等待飄來上工的鐘聲。他不能像如今的品茶人一樣輕啜慢飲,在那個年代、那個環(huán)境下喝茶,只為消暑解渴,只為在炎炎的烈日下,去田間勞作而蓄足所需的水分。父親像一頭耕耘的老黃牛,再好的茶,也容不得他去細細地品味。毫不夸張地說,大口大口地喝茶,大杯大杯地豪飲,甚至從喉嚨發(fā)出咕嚕咕嚕的流水聲,那又有什么奇怪的?這就是七十年代田間勞作的父輩們的真實寫照。
母親也喜歡喝茶,但她與父親喝茶的樣子卻是大相徑庭。我注意觀察過母親喝茶的神態(tài),她像大家閨秀,兩手呈現(xiàn)出蘭花指的樣子,左手輕輕托住茶杯的外圍,右手托住杯底,慢慢再將茶杯移近唇邊,啜一小口,緩緩咽下,就像沒喝一樣。母親也曾說過父親喝茶時的樣子難看,怕人笑話,并試圖糾正過多次,但父親只是淡然一笑,依舊固守著自己原來的樣子,就像什么都沒發(fā)生一樣,該怎么喝還怎么喝,一直喝到離開這個美好的世界。
不管怎樣,母親并不嫌棄父親大口大口地喝茶,大杯大杯豪飲的模樣,幾十年的風雨同舟,讓她習慣了父親喝茶的聲音,習慣了父親頭戴一頂草帽,肩荷一桿鋤頭,踩著上工的鐘聲,走出家門的背影……
清苦的日子里,母親每天照樣燃起干柴烈火,只為煮沸一壺甘冽的井水,將一盞清茶泡香,等待父親醒來豪飲。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不知道是母親的一盞茶香溫馨了歲月,還是歲月的溫馨只因母親。
或許父母那代人真的不懂茶道,但他們卻用純樸、善良、真誠的心,贏得了茶香里飄來的溫馨歲月。正像他們不懂愛情一樣,在踏踏實實的日子里,在溫馨和諧的歲月中,悄無聲息地收獲著令人感動的真愛。
一盞清茶,可以溫暖心扉,更能溫馨人間歲月。
2021.12.12(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