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名著·傳經(jīng)典·擺渡】歷史的塵埃(賞析) ——木心《素履之往》賞析
花了一個下午和一個上午的時間,把木心先生的《素履之往?獨行愿也》翻完了。說“翻”,是因為我沒有逐字逐句地閱讀,也沒有大聲朗讀,而是快速地翻閱??焖匍喿x,一目十行,是我的閱讀習(xí)慣,這可能與我的性格有關(guān),爽快而直接。
《素履之往》這本書很有意境,寫得很是含蓄。沒有特指,也沒有意指,只是針對一些社會和文化現(xiàn)象做了微妙精到的闡發(fā)和感嘆。因為這只是作者在茶余飯后的感嘆集作。所以作為文人,從文學(xué)家的角度,來看待中外的文人,作家,語句詼諧,有調(diào)侃的語調(diào)。讀來輕松,有時甚至?xí)婏?。倘若深思,卻不免頗有心得。
這里擷取其中一些綻放思想花朵的語句,欣賞一下。
1.“健康是一種麻木”
與其說是麻木,不如說是社會的蛀蟲。試想,誰人不曾正在為社會的建設(shè)揮灑著汗與血,誰人不是以自己的人格特質(zhì)對社會做出的貢獻(xiàn)。健康是一種保障,是做正常事的保障。如果一個人很健康,他的心必定事禪定的,他的思必定暢游在天地宇宙間。因此他不必理會健康的狀態(tài)。而對健康麻木的人,是活的不耐煩了的人,是個十足的精神受困者。不好做評論,因為原因太多了。
2.“瑯瑯上口的成語,最消磨志氣”
對這句話,深為贊同。我曾經(jīng)抄過《成語字典》。對這句話還是有點感覺的。因為成語都是典故,都是經(jīng)驗總結(jié),難免有英雄敗北,心有凄蔫的悲涼。所以多讀成語,反而覺得凡事逝如白駒,心情郁悶至極。讀此,我需要檢討自己的行徑了。我在沒有抄寫《成語字典》的情況下,就讓僧人去學(xué)習(xí)成語。我心中的原意是想讓僧人知曉歷史,然后以史為鑒,知曉很多的典故,這樣就對做國師有自己心中的盤算策劃了。后來我自己也抄寫了《成語字典》,越學(xué)越覺得英雄氣短??傆X得什么是不對的,可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作罷,沒再抄寫。今天看到木心先生的這句話,恍然大悟。原來他是深諳中國文化的。經(jīng)歷的也比較多??赡苁浅^成語了的?;蛘呤茄芯窟^成語的。
3.“中國人哪,在沒有功沒有利的狀況下,也要急急乎近功近利乎”
因為心靈的空無追求是絕情絕義的行為。禮尚往來,是一種心意的表示:睹物思人,借物傳情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形式。熙攘往來為名利,人生而有所追求,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如果沒有了追求,人生而為何?不禁需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了!
4.“藝術(shù)家憑其作品得以漸漸成熟其人”
這句話,似乎很對。因為任何雕刻,都是在行徑中日趨唯美的。不對的地方,在于藝術(shù)家是本以成熟的人,他的作品才被人接受,其人才被人稱之為藝術(shù)家。如果反之,則說明了什么呢?人非其人,作品是其作品,那么這個是怎么回事呢?是挺令人匪夷所思的。不過,從藝術(shù)的修詣方式上看,可以做理解:刻意練習(xí)?;ㄗ阋蝗f小時,在一個藝術(shù)行為上做多方面的修行,然后就有了木心先生這句話的正確性。但是從心理學(xué)上講是不允許的。因為那時人格會變來變?nèi)?。人格的轉(zhuǎn)變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人格扭曲,造成的精神病是社會的危害。所以,我們應(yīng)該是“其人在雕琢藝術(shù)作品的過程中,成其人”。這是一個藝術(shù)家的成長過程。
5.“臻于藝術(shù)上最上乘的,不是才華,不是教養(yǎng),不是功力,不是思想,是陶淵明、莫扎特的那種東西”
因著木心先生的反對,我理解為藝術(shù)上最上乘的是心態(tài),是認(rèn)知,是感悟。為什么會是性呢?莫扎特,我略知一些,音樂神童。他是從四歲起就會作曲的天才。他的音樂被人稱為紫色的,他大多創(chuàng)作的是F調(diào)的曲子。被人稱為淫調(diào)。對于陶淵明,獨愛菊的隱士,怎么會和莫扎特相提并論?可能是我的社會生活閱歷不豐富的原因,難以理解。但我曾經(jīng)聽過:菊花是性的象征。因為這個論斷,我對佛教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那時是在高山上的寺院外墻道路上,看到雪未化有些已化的路上,沿路都是菊花,各種顏色的都有;紫色的,金黃色的,白色的。我的眼里心里都是歡喜,都是贊嘆,都是驚喜。我覺得不虛此行??墒俏业男那楸凰吕锏挠兄靶椋簺]有見過世面的鄉(xiāng)下人??赡苓€不懂菊花就是性的象征。我聽了好氣。覺得有些人怎么借什么都能損人。于是我心中留下了美麗,悻悻然的離開了。性,不是藝術(shù),不是宗教,不是認(rèn)知的全部。它是必須,它是生命,它是情感聯(lián)絡(luò)的方式。但它不是工具,不是理由,不是借口。性是獨立的認(rèn)知范疇,就跟宗教、藝術(shù),是一樣的東西。所以不能用性去解釋和涵蓋所有的藝術(shù),包括藝術(shù)的行徑。
6.“茶宜獨飲,對飲便劣”
這句話很難理解。我也是有過經(jīng)歷的。去上海的外貿(mào)市場,一定要買一個紫砂壺的茶壺,一個茶杯。老板推薦我買兩個,或者十二個。我都拒絕了。我非要一個茶杯不可。那時想的簡單:我只有一個人,獨飲養(yǎng)性。我期待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夠共飲一杯茶。
7.“哲學(xué)生涯原是夢,醒后若有所思者,此身已非哲學(xué)家。尚剩一份幽微的體香,如蘭似檀,理念之余馨,一種良性的活該”
非是余馨,做最后的香魂;實是余馨,是絕苦后的甘味。哲思之后的余韻,只把體肉化作了一縷香氳。非是生,非是死;非是涅槃,非是往生。實乃載動香魂的體魄,作人間的狂笑。非癲非癡,非傻非瘋,一闕絕唱隨夢而去。死,由是這般無思。生,由是這般堅毅。
它不該是一種被評價為“活該”的東西。它有正道的慈悲喜舍;它有戰(zhàn)魔的勇敢堅毅。它是修行人參悟后的體征。它是作念者生世的良智,而非活受罪。
修行,渡眾生,是佛陀似的慈悲為懷。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修行,懺悔作清澈,只有良知的人的果敢行徑。修行,作補救似的援助,是有心的人的舉措。不被人戳脊梁骨,不被人扒祖墳的義舉。
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看這本《素履之往》也是。它能夠讓知者了解作者的心態(tài)偏向,能夠知曉旅居國外的木心先生的遭遇。作為一個文人的處境不是讀者能夠理解的。但是一個文人的骨格是存在的。一個文人想要做自己的文章,表達(dá)自己的意愿有時候是困難的,也有被迫的時候。不但是文人,還有其他的職業(yè)的杰出人才。我們對管理者的尊重,有時候顯得我們太奴性,但是恪守本分,做好自己,擺正位置,也是做人的一個準(zhǔn)則。所以木心先生是為難的。
時間的車輪已經(jīng)駛進(jìn)了二十一世紀(jì)的二十年代。歷史只可用來留戀、回憶、借鑒,而非用來品評、謀利的工具。世道人心,轉(zhuǎn)瞬即逝,何是永恒的沙漏,注目過程中的心結(jié)。如果有淚,也隨風(fēng)而干了!
忘了所有,不是背叛,而是重生;是振奮,是追求希冀的功力和原因。
木心先生已經(jīng)逝去十年了,他面對的歷史場面也已經(jīng)成為了歷史的塵埃,永遠(yuǎn)的飄蕩在時間的音塵中,逐漸散去。我們要學(xué)會遺忘,學(xué)會勇敢的去追求自己未知的世界,把握自己的人生軌跡。無論我們的心思有過什么樣的挫折。
2021年9月28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