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灰瓦?草房(散文)
一
我的家鄉(xiāng)在膠東半島。兒時的記憶里,村莊是灰色的。倘若站在村南的山坡上,俯視山坳里的村莊,除去季節(jié)變換所妝點的時令色彩,那呈現鄉(xiāng)土光陰底色的,便是一片灰色。
這片灰色,是鐫刻在記憶里的鄉(xiāng)村符號。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痹谪汃さ哪甏铮彝?,草房,是孩子心中溫暖的家。它擇地而立,不以貧富而移,幾十年如一日……
它浸潤在歲月的長河里,無聲地流動著、變幻著,或濃或淡,生動素雅,亦如一幅恬靜深遠的水墨畫。
流轉千年的風雨中,它以其質樸和低調傳承著黃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煙火血脈。
灰瓦,在北方地區(qū),歷史上曾是富家大戶的象征。
大小地主的宅院,皆是瓦房。我的家鄉(xiāng)棲霞的牟氏莊園,即是以瓦為主的古典建筑風格。走進莊園,樓堂廳閣,房頂院落,四處皆是瓦的天地。悠悠間,仿佛見到了膠東民俗的千年活化石。
小時候,聽說過不少關于地主“牟二黑”的傳說,也痛恨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印象,也有歷史局限性。不曾想過,多年以后,那座陳年沒落的地主莊院,被開發(fā)成為民俗旅游莊園。一部《牟氏莊園》電視劇,即是講述這個封建家族風雨興衰的故事……
灰瓦,在南方,也叫青瓦。
多雨的季節(jié),雨水順著瓦檐滴答而下,富有韻律,如同一首動聽的天籟。
而在膠東鄉(xiāng)下,草房多是寒門、貧家、窮戶。家境相對較好的人家,往往在草房上多了幾層灰瓦,惹得左鄰右舍眼紅!
二
我出生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
石墻,土屋,灰瓦,草房,這算是兒時農家住房標準的外觀配置了。即使現在,村里也有幾戶這樣的老房子。只是不再住人,早已破爛不堪了。
斷壁破墻,雜草叢生,早已不見的屋頂,似在訴說著一段過往家事。
石墻,自下而上都是用石塊平整地壘起來的。所用的石頭,多取之于村南的山上之石。據說,很早之前,老輩人都是取之東山之石。村東之山,典型的丘陵地貌,小山易于取石。后來,或是聽取村里某位名望老人之言,改取南山之石。南山,山高且險,但石材平整,易于瓦匠手工作業(yè)。至今,村南山坡,還留有幾十年的采石陡崖和雜亂堆積的碎石……
是不是老房子,看一眼外墻便知!
那些用石頭壘起外墻的老房子,往往都有百年光陰。
待我記事起,村里純粹的老房子,幾乎沒有再建的。而更新換代的房子,只是在房屋的外墻角處用灰磚取而代之。
土屋,即使是陳年的老房子,也早已不見其蹤跡了。
那個年代,農村沒有多少水泥,石灰也少見。所以,房子的內墻多是用黃土泥巴拌著麥秸或稻草抹起來的。
一般人家,正屋的墻上都糊滿了報紙或牛皮紙。我還得記,小時候經常站在爺爺奶奶家的炕頭被子上,仰著頭,一本正經地讀著報紙上的剛認識的幾個字……
而炕頭兩側的墻上,都貼滿了年畫。
土屋有了新年畫的裝飾,加之門聯、福字、紅燭,頓時,亮了,美了!
后來,農村的石灰礦多了,村里人漸漸抹起了石灰墻。石灰墻,讓屋里變得亮堂多了!
土墻,就此退出了農家的歷史舞臺。
三
兒時,農村的瓦房并不多見。
瓦房,一般是以前的地主或富農家里傳下來的。后來,有些瓦房,也被分給了窮苦人家。
那些家庭條件較好的人家,就在草房的屋檐上碼上三層瓦。要知道,如若房頂都換上灰瓦,一般人家是換不起的。
村里的大多人家還是草房。
草房,就是房頂用黃土泥巴把草粘合在一起。
那時,蓋房子常用的草是麥秸。麥秸,需要打理好才能使用。每當夏收之時,村里的婦女們就會坐在打麥場上,用笊籬梳理去麥秸上多余的葉子,僅留下結實的麥秸桿。一捆一捆的麥秸,以備修繕房頂。那些不用的麥秸,大多用來燒火做飯了。
一般人家都備有幾捆麥秸,以防房頂被風卷起而沒有可更換的麥秸。如若來年打算換新房頂,就需早點準備,多梳理些麥秸桿了……
除了麥秸,還有稻草和扇子草可用。扇子草,家鄉(xiāng)的土話,是類似于茅草,很有勁道的一種草。這些草,常被本地人用來抹墻、盤炕、蓋房……
三十多年前,我曾見過一位山東濰坊籍的戰(zhàn)友老家門前的照片,那草房更顯茂密厚實。由此可見,膠東跟魯中地區(qū)的草房用料,還是大不相同的。
說起房頂鋪草,還是一門農家技術活。房頂上幾個人上下排列,鋪草時,先抹上一層黃土泥巴,再把草橫著一排一排攤開,厚度約十厘米:依次向一個方向壓層鋪展開,直到房頂被草全部覆蓋。處理房頂收尾時,有些技術難度。屋脊的前后兩面,形如擰起來的一排“披肩發(fā)”,壓住房頂兩側的最高層。而左右兩頭則是盤起來的房髻,形如小孩子頭頂的兩個發(fā)髻。只有這樣,才能穩(wěn)固好草房頂。
這農家房頂的技術活,一般都是村里的行家里手,才有本事處理好。
四
草房子,更頭痛的莫過于遇到大風和雨季。
每逢大風,村里總有人家的草房頂被風掀起。
大風,大雨,似乎也認人家,也喜歡欺負窮人家。誰家的房頂年久失修了,被大風大雨這么一鬧,小片區(qū)域的還好說,找點麥秸補補就行。若是大片被掀起了,就不得不換房頂的草了。
修繕過的房頂,遠處看去,就像衣服打了幾個補丁似的。
雨季來臨,家里的房頂總有幾處滴水?!班粥粥钡男『献?,沒有一點浪漫的感覺,反而添堵了不少。媽媽不得不用塑料布蓋住怕水的物件,再擺放幾個碗盆來接水。
一般房頂都是幾年才修繕一次的??梢韵胂蟪鰜?,麥秸經年的風吹、日曬、雨淋的,能堅持幾個年頭?待到換新麥秸換新時,已經用了幾年了,下層的麥秸略好一些,上層的基本都腐爛變黑了。這樣的屋頂能不漏雨嘛?!
直到有一天,我家也換上瓦房,才結束了房頂漏雨的歷史。
在物資貧瘠的歲月里,灰瓦多是小巧的弧形瓦。其主要功能是房頂的壓縫、防風、導水。相對于草房而言,由于造價不低,少有普通人家的房頂都是瓦片。經濟略好一點的人家,也只是用灰瓦當屋脊或做房檐。
房頂的瓦片,呈魚鱗狀分層疊放。雨后,涓涓細水滴落,到時一處農家風景。
那時,灰瓦的實用功能遠遠大于美感需要。
瓦片相比草料更重一些,因而對房梁和椽木的承重能力有一定的考驗。但是,雨后或雪后就不一樣了。由于草房的超強吸水能力,彼時的承重壓力會更甚!
小巧的弧形瓦,是一個時代的記憶符號。現在,曲形瓦、水泥瓦、磚紅瓦、琉璃瓦、塑鋼瓦等各類瓦片,早已悄然走進千家萬戶……
灰瓦,草房,作為北方地區(qū)的一種傳統(tǒng)的古樸的實用民居,漸漸銷聲匿跡于富裕起來的廣大農村。但是,作為傳承千年的鄉(xiāng)村元素,它已逐漸成為具有時代特色的民俗旅游新熱點。
換個思路,就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灰瓦,草房,亦如千年老樹,正在悄悄地冒出矚目的新芽……
祝福老師春節(jié)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