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路】犁杖,村莊纖細的手指(散文)
一
在我們村,春天是牛拉回來的。微風燕子斜,細雨草色淺。牛對著天空哞叫幾聲,把莊稼人從冬天的閑逸中叫出來。揉一揉睡眼,抖一抖精神,套鞍上路,扛犁入地??諠鳚鞯纳焦戎校瑴\霧籠罩一切,把深溝兩側的山包粘成一體。農人的吆喝聲像空靈的歌唱,老牛粗重的鼻息清晰可聞,這條溝到處流浪著忙碌的聲音。風也輕柔了,拂過田間地頭,攜起清清潮味,拂過臉龐,潤在心里。翻開的泥土像一個溫柔的吻,把彌漫在山坡上的春韻接住。大地回春,農人對春天最好的表達方式就是耕種。
田地是大地上的一本書,農人是筆者,村莊的歷史就是一代代莊稼人書寫出來的。什么是書寫土地篇章的那支筆?我認為是犁杖,它是莊稼人的一只手,是他們與大地交流的工具。記住一把經年的老犁,就是熟讀了村莊的歷史。我所學到的知識,村莊里保持著最古樸的生活形式,與其它地方最大的區(qū)別在于生產意識。春耕秋收,誰也離不開一頭老牛、一把犁杖、一把鐮刀。沒有一把犁杖的村莊不是一個像樣的村莊。
我們村的犁杖都是木頭做成的。一棵老榆樹,或者是老杏樹,枯死的樹干以犁杖的方式繼續(xù)活在村莊的時光種。為什么不是鋼鐵或是其它材料?試想一下,黃天厚土,村莊在上,人畜共居,草木共榮,還有什么能比木頭更讓人覺得溫暖?木頭是草樹在村莊里的另外一種活法。老王叔是做犁的好手,他經常被人請去給樹看相,哪一枝樹杈適合做犁?該怎么留枝,怎么修剪?來年才能長得更好。待來年,他拿著推刨忙活一兩天,一把上手的犁杖便做成了。在村莊里,每一棵樹都有它的歸宿,被做成房檁或是犁杖……
這是黃土村古樸的生存法則,傳承的是祖祖輩輩老農人的智慧。
二
種地的人一輩子都追著犁杖跑。農人和犁杖其實是兩種不一樣的生命,它們互相追趕互相種植,種出來的作物叫糧食。有人信佛也有人信道,但村莊里的人信仰糧食。你看犁杖安靜地躺在老墻根下,就覺得老墻根便是它的家。其實不是,它的家在大田里,莊稼人打好一堵又一堵埂子,就是想給犁杖營造一個家,想把它留在村莊里。時間長了,犁杖就住在大田里,就變成了村莊接觸泥土大地的手指。村莊將手指輕輕地插進泥土,便能感受到大地母親的溫暖。按照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思想,村莊應該最先得到大地母親的智慧,又在某個風清月明的夜晚,把這些智慧一一講給農人聽。農人的樸實和厚重都是在這些夜晚聽來的。
長長的田壟是犁杖走出來的路。它從一條玉米地里走進去,又從一條小麥地里走出來。麥子已經被收割了,玉米還青青地長在地里。其實在村莊的荒野上,每一處地方都有一件事物走過的路。比如說,山坡角落里是野兔和山羊的路;地底下有老鼠的路;裂開的樹干上有螞蟻上樹的路徑。但是犁杖的路是走在時光里的,作物從青到黃,從莊稼變成糧食,都是犁杖對時光的一種表達方式。別看村莊里有交織錯雜的阡陌,其實人是最沒有路徑的生物。人是形式主義者,喜歡跟在一些事物后面模仿,看野兔走路,就在荒野上開出許多路來。但這些路都有明確的目的地,從一座村莊到另一座村莊,很多人一輩子看到的風景都是路兩邊野兔等看厭了的。莊稼人跟在犁后面,照理說應該在大田里留下無數條路。但是并沒有,這是犁杖給人的另一種啟迪,你如果不把以前的路徑耕熟,永遠也不會知道大田里還會長出新鮮的莊稼。
一把好的犁杖要用幾輩子。這要細心用,哪天有人發(fā)現木頭的犁把開裂,會找一塊鐵皮,在開裂的那個地方纏一圈,用釘子牢牢地固定住。有些東西能夠用舊,卻不會做古,這些東西肯定有一個共性:舊的比新的好用。為什么好用?拿這把犁來說:新的木犁聚集著樹木的怨氣,剛從樹變成犁的不滿,拿起來格外的沉重,莊稼人和牲口要拿出其他的力氣來磨合這把犁。舊的不一樣,早已經服地,不會讓人多費力氣。當然,也有人嘗試著把木犁換成鐵的,就省去了和犁磨合的時間。但是用過幾年后,他發(fā)現鐵犁終歸沒有木犁好用,冷冰冰地沒有溫度,缺少生氣的感召。所以我在前面就說,木犁是樹木在村莊里的另一種活法。我家有兩把犁,一把是老祖父傳下來的木犁,一把是父親請人做的鐵犁。父親一般在耕種因雨水積累或是其他原因而板結的土地時,都用鐵犁,耕疏松的熟地時用木犁。這是父親為了保護老犁的正常操作。按照他的說法,用鐵犁叫做翻地,只有用木犁才能叫耕地。這里面有老農人對耕種的理解,暗含著樸實的鄉(xiāng)村智慧。好像時間住在犁杖上不愿意走了,看到一把犁滄桑的面容,就能想起以前很多事情。
犁是村莊里活的歷史。一座村莊如果僅有山坡、房屋、拖拉機,那它就是僵死的,沒有生命力,沒有傳承。我們可以從犁的身上看到村莊過去的歲月。那些鮮活的鏡頭,在村莊里照出亮光,人與土地的故事透過歷史的黑夜,上映在村莊的空氣中,村莊里依然保存著最古老的生活方式。一個有歷史的村莊是幸福的,就像一個有溫度的家庭。這一切,都來自同一件事:用牛拉犁,用犁耕地,用鐮刀收割莊稼。
我其實還想說說耬,但覺得記憶有些淺了,不知從何說起。所謂耬者,就是開溝和下種兩用的農具,多用木制。其在使用時需要農人不停搖動,種子才會均勻地灑在開好的溝中。這個動作有些滑稽可笑,像笨重的企鵝,所以耬在多年后被播種機取代。好多農具塑造和描述著村莊,但耬占了很少一部分,我在十一二歲后再也沒有見過家里的老耬,它被祖父陳置在后窯中,已經被塵土覆蓋,我是在看到犁的時候才會想起耬。作為孿生兄弟,犁和耬在村莊里走出了兩條不同的路,犁笨而多用,耬巧而少見。
我不得不說,在犁杖溫暖輕柔的耕耘下,村莊像一位慈祥穩(wěn)重的母親。
三
我們村的名字叫“鏵尖村”,我極喜歡這個名字。何為鏵?就是裝在犁頭用以撫摸土地的物件,住在鏵尖,就是住在距離土地最近的地方。起這個名字的先祖肯定坐在麻花溝河道旁想了許久,都沒有想到一個令人覺得踏實的名字。他看到莊稼人扛著木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覺得這樣的生活透著厚重,壓得住輕飄流動的空氣。就叫“鏵尖”吧,安在木犁的頭上,深深地插在土里。所以我們村注定要耕耘,像犁杖一樣,永久地觸摸泥土。如果有一天,我們村決定不再種地了,那這個名字就該換一換。換成什么?又會有人坐在河道旁想幾天幾夜,但他再也想不出另一個更加踏實的名字。
村里老人說,莊稼人嘛,還得種莊稼,不種莊稼干什么去?所以我們村,上了年紀的人都能種出收成不錯的莊稼,都有一把見證歲月的犁杖。所謂的“犁杖紅泥拌春夏,落葉黃牛隨你我”說的就是我們村的情況。年輕一輩的人,想不再種莊稼了,開始在村子里鼓搗其他的玩意。有人學著養(yǎng)雞,雞在幾個月后死了一大半;有人養(yǎng)牛,沒有草料,牛餓得瘦骨嶙峋;有人做生意,賠得只剩下褲衩……所以有人總結,黃土村里干不成其它的事。其實他們忽略了一個道理,叫做萬事開頭難,經驗價更高。就拿種莊稼來說,種了成千上萬年,從農耕時代到現在,積累的經驗比地上的黃土還要深厚,犁杖可以證明。我其實希望他們能做成點什么,別的村莊已經發(fā)達了,我們村還要繼續(xù)種地嗎?
這件事村里沒人開會討論,沒有結論,所以大家還得循規(guī)蹈矩地種自己的地。草一直與人較著勁:在村莊里,你會發(fā)現,人活得旺的一年,地里的草都是稀稀拉拉的;相反,不景氣的一年,地里的草長得非常旺盛。在生命面前,人和草的競爭此消彼長。沒有翻耕的地里會長出很多草,草藏在地底下偷偷地盯著人看,專門挑懶人的地扎根,趁著人犯懶,偷偷地從地里長出來,等到人發(fā)現,草已經長到能夠淹沒膝蓋。這時候,農人一般會拿出犁杖對付草。先把老牛拴在地里,把地里的草葉啃食干凈,再給牛套上鞍具,套上犁杖,翻耕土地,一遍不成再來一遍。翻耕的目的是把草根從地里翻出來,撿到一起搭在埂子上讓太陽曬。所以,野草一般不喜歡犁杖。很多野草就偷偷跑去報復犁杖,從老墻根底下鉆出來,爬到犁的身上,一圈又一圈地長,以為這樣就可以把犁杖牢牢地栓在墻根下。冰草最擅長做這種事,它在地里長得最快,在老墻根下也長得最歡。除了它,別的草還真破不開被人踩過幾千遍的厚實土皮,所以它受到犁杖的懲罰也最多。父親在下過雨后就想把閑下來的地翻一翻,讓我跟在后面撿拾草根,順便把基肥撒進地里,這在我們村叫做“臥肥”,其他人在收割完莊稼后,犁一遍地就行了。父親不放心,他擔心冰草會把地里的養(yǎng)分吸收掉,秋季雨后都會再來一遍。所以我家的犁杖要比別人家的更老,一個莊稼人在村里懶不懶,從他的犁杖上一眼能夠看出來。
我仔細觀察我們村的犁杖,大概有兩種形態(tài),全從犁鏵上體現出來:一種鏵尖而直,耕進地里比較淺,留下一道壟子,這種犁被我們村的人叫做“杠子”;另一種鏵卷而翹,入地深,能將壟過的地翻過來,在我們村叫“步犁”。步犁翻地,杠子種田,這是我們村都知道的道理。有幾年,村里常來走街串巷的貨郎,看到我們村的犁杖就嘖嘖稱奇。一打聽,原來我們村叫“鏵尖村”,果然鏵尖村的犁杖與別的村不一樣。我害怕我們村的秘密被貨郎聽去,有一段時間,我遠遠地看見貨郎從山溝里走上來,就把院門關上,站在門后面偷瞄。
四
我的農事啟蒙就是從這把犁開始的。印象中,驚蟄過后不久,春天的韻味就要被莊稼人種在土里了。父親從牛圈里牽出那頭老黃牛,沒有任何交流,牛便站在經常掛鞍具的老桑樹旁,等待父親把鞍具套在身上。這是在經年的鄉(xiāng)村歲月里,牛與父親達成的默契。父親把一部分犁具搭在牛身上,一部分扛在自己身上。在土地上,牛與人是兩個相依為命的生命。
那個時候,我每天會做這樣的事:早晨被父親從被窩中抽出來,極不情愿地穿好衣物,胡亂吃喝兩口,便牽著老牛走向田間地頭。起初,我只是牽著老牛慢慢走,父親跟在后面,肩上扛著老犁。我有些厭煩,老??偸遣粎捚錈┑卮蛑懕牵焉袔Р萆耐倌瓏姷轿业难澩壬?。我想和父親換一換,遭到父親的拒絕,理由是以我的力氣尚且不能扛起犁的重量。那個時候,我開始注意那把犁。有一次我趁著父親在地頭和別人抽煙搭話的時候,偷偷喝動老牛。我尚不會耕地,犁杖握在我的手里立馬變成不聽話的孩子。我讓它走直一點,它偏偏走得七扭八拐,地都被我耕壞了。還有更糟糕的事,犁在越過一段樹根時,我沒有及時喝住老牛,鏵被打斷了。父親看到后很生氣,但僅僅是訓斥了幾句,并沒有過多地責怪。后來我問父親,為何從沒見他打斷過一片鏵。父親全憑手里的感覺,鏵在拂過泥土時,傳遞給農人一種細膩的感覺,農人全憑這種感覺斷定地下長著什么。這么說有點玄幻,但是你要弄清楚種地的那點事,就必須感知犁杖帶給你的任何一種訊息。
以后父親再也不愿意讓我學習耕地。我那時以為父親只是害怕我再次打斷他的鏵,可是多少年后我在他的眼神中讀出了別的用意。當然,這是多少年后的事。在我十一二歲之前,我在村里最大的事情,就是在父親每次耕完地后,把那把犁杖從鏵到杖擦拭干凈。這件事是父親留給我的麻煩事。麻煩事干得多了就不覺得麻煩了,就會有意無意地注意那件事。比如我,在長大以后偶爾跟著父親去種地,完事后都要把犁鏵仔細地擦拭透亮。在我看來,犁鏵上沾滿土顯得很不自然,好像這把犁張已經被人遺忘。
直到現在,我都沒有學會耕地,這是我在鏵尖村干的一件錯事。人干了錯事往往就要想一個像樣的理由搪塞,或者是做另一件正確的事情彌補。我所做出的事情,就是要把犁杖的故事講給很多人聽,讓很多人認識它。
五
我對犁杖的全部學識來源于村莊里的見識。在村莊里,如果沒有一雙觀察和學習的眼光,眼里的所有東西都粗鄙不堪。穿過這些粗陋,你就在村莊里活出了高度。我看電視,看到影視中的高人有漁、樵、耕、讀四位,除了讀書人有些斯文之外,其余三位真看不出與我們村的人有什么不同。更覺得可笑的是,那個耕夫竟然拿一把犁杖當作御敵的武器,在他的手里舞得虎虎生風,犁杖變成了他的手。這種比較來自現實與虛幻的融合,那時候,我決定如果要讓我選一件武器,我一定要選父親那把犁杖。
我后來注意到,犁杖是驢和牛在村莊里安身立命的武器。一頭驢,或者是一頭牛,如果再也拉不動犁杖,那就意味著它在村莊里的日子到頭了。農人會毫不留情地把它們賣掉,或者是宰掉,熬上一鍋香噴噴的肉湯。人與牲畜在村莊里共居,處于一種相互扶持的關系,農人希望牲口為自己犁更多的地,收獲更多的糧食。牲畜的要求不高,只希望農人能夠把打完糧食的秸稈留給自己,待遇好一點,或許還能吃到長在地里的第一茬草,就像胎兒母親的肚子里靠臍帶連接命脈,犁杖把牲畜和農人緊緊地綁在一起。失去犁杖,失去牲畜,村莊就不再是村莊。此時我聯想到,拿犁杖做武器的那個人應該是牛變的。
但我還注意到,此時的村莊已經丟失了一些韻味,不再是我十一二歲時的樣子。村莊的變化沒有從翻新的房屋上體現出來,沒有從拓寬的道路上體現出來,更沒有從農人身上體現出來。它體現在牛的身上,體現在田間地頭。我從一頭老黃牛慢悠悠的深情中讀出來很多東西,這頭牛站在一棵老杏樹下,嘴里嚼著剛扯下來的樹枝,神色不慌不忙。我知道它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拉過犁,但它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已經飄忽不定。我的擔心不在于此,我開始懷疑我們村的下一個春天還能不能被牛拉回來。
這片土地遺留的東西已經不多了:樹木被砍伐,牲畜被宰殺,部分土地被擱置……不能再少了犁杖,有些東西在村莊里一旦丟失,在其他地方也很難找到。這種東西,除了犁杖,還有耬、石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