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韻】我的十家大院(散文)
我出生在岢嵐縣城西十家大院,院子坐落在居仁街和舟城路交叉路口,以前這里叫衙門前街。岢嵐縣志云:眀與清代,岢嵐州衙在州城西北的居仁街路北。聽老人們說,我們這個大院過去是財主岳虎根家的,土改時分給窮人。因為大東街還有個東十家大院,我們這就叫西十家大院,院西邊是舊公安局,一墻之隔,東北面是舊高中,也就是現(xiàn)在的岢嵐第三中學(xué)。
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就是在這里度過的。雖然過去了有半個多世紀(jì),小時候有的記憶很?朧,但能記住的事情還是歷歷在目,清晰可見。
我們的十家大院由四個院組成,外圍有三個小院分別由三戶人家居住,最里邊有一個大院,是一個典型的四合院,由東西南北房組成,北面房由姓高、姓孫、姓段三戶人家居住,南面由姓韓、姓賈兩戶居住,東面有姓王、姓賈兩戶,西面有姓馮、姓李,姓友,姓王四戶居住,連外邊的院子住戶已是十幾戶了,還不算有臨時的租房戶,所以叫十家大院那是綽綽有余。
里院蓋的方方正正,院子中間都有石頭鋪成的小路,下雨天也不會踩上泥土。北面的正房都是彩檐房,房頂上安著漂亮的獸頭,房上的瓦都是筒狀形的,窗戶和門都是用光滑的木頭精致加工成各種花形和動物形狀。我常常對著這些好看的門窗發(fā)呆。沿臺也分外高,一看就是高級別的人住過的。相比之下,東、西、南房就要遜色不少。我印象最深的是大院的大門洞,記事時就沒有大門,有好看的屋頂,光滑的柱子頂上鑲嵌著花形裝飾,地面是用精致的長條石塊鋪成,時間久了,人們蹭的很光滑。這里是男孩子砸銅錢,女孩子抓小石子的好地方。大門外有兩個豎著的長條石塊,加工的很精細,石塊中間有兩個小洞,聽人說那叫旗桿石,大一點的孩子經(jīng)常上去坐在旗桿石上,我們上不去的就只能眼巴巴的羨慕了。
我們家就住在里院的西房。從我記事時就有姐姐和妹妹,那時兩個弟弟還未出生,連父母五囗人,住在一間房子里,還有一間堂屋是和另一家共用,一家半間,基本上只能放點雜物。院子里人家多,小孩子也多,和我同歲的就有四個,還有大幾歲小幾歲的,合起來夠一個幼兒班了。一大群小孩成天躲貓貓、過家家玩的風(fēng)聲水起,不亦樂乎。
可是好景不長,自從我的兩個弟弟相繼出生后,我們家的生活每況愈下。姐姐不久出嫁了,父親因身體不好,農(nóng)活干不了,只能去外地給別人當(dāng)廚師。家里就我母親和四個小孩。媽媽一邊照顧我們姐弟四人吃喝拉撒,一邊還要參加生產(chǎn)隊勞動,忙的昏頭轉(zhuǎn)向。這時院里的鄰居們紛紛伸出援手,有的幫忙看小孩,有的幫助干家務(wù)活,對門的友蠻娘娘,正房的鋤勾大娘,友林大叔,東房的白胖嬸嬸,還有……鄰里們無私熱心的幫助,讓我們娘兒們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現(xiàn)在想起來,我都感動的熱淚盈眶。
父親不在那年,家里吃水的責(zé)任就落在我身上,要到現(xiàn)在的嵐漪河去挑水。那時我只有十二、三歲,剛開始是和妹妹抬水,兩個老吵架,后來我就一個人挑。轉(zhuǎn)眼到了冬天,河水結(jié)冰了,只有一個冰窟窿,冰層有一人深,大人們能拿著扁擔(dān)掛一只桶一勾就提上一桶水,而我人小沒力氣提不上來,只好求別人幫忙。有時跟前沒人,就一直凍著在冰灘上等,有一天把我都凍哭了。這件事讓正房的鋤勾大娘知道了,就埋怨我媽說:“你也真膽大,讓那么大點閨女去擔(dān)水,夏天還好,這大冬天滑天不溜的,說那不好聽的,不怕掉進冰窟窿,從明兒起,讓我家二丑子給你家擔(dān)水哇?!蔽覌屝奶鄣恼f:“我也擔(dān)心了,可是沒辦法,讓二丑子給我們擔(dān)水實在不好意思,他也苦重了……,要不他甚時擔(dān)水叫上閨女,去了幫著提上水就行了?!边@樣說定了,那一個冬天我都是和二丑哥相跟上擔(dān)水,回來了二丑哥就又把他擔(dān)的水也倒進我家水甕里,那個情景我一輩子也忘不了!二丑哥已去世多年,毎次想起他來我都想哭。
那年月,普遍都窮,可我家的窮日子真讓我刻骨銘心。有一年秋天家里斷糧了。好容易盼到生產(chǎn)隊分糧,我和我媽在打谷場從下午等到晚上也沒有分上。因為我們家工分不多,還欠著口糧款,先打下的糧食給不欠工分的。我們娘兒倆回來又餓又累都哭了,鋤勾大娘上廁所正路過我家門口,回來問了原因,二話沒說就回她家端來一盆炒面,安慰我媽說:“別哭了,給孩兒們弄的吃吧,今天沒分上,過兩天再打下總給分呀!”我媽看了一下說:“你這炒面里攪黑豆的,我還你時只能還凈玉茭面的了?!变z勾大娘生氣的說“還甚了,你給二丑子做了一雙鞋我們也甚也沒說,鄰家傍舍,就是個互相幫襯了。”大娘走后,我和弟妹們迫不及待的每人伴了一大碗炒面,那個香啊,那是我今生吃過最好吃的炒面。第二天,有林嬸嬸知道我們沒有分上糧,就把她家分下的送過一部分來,讓我媽先救急。我清楚的記得那是半袋黍子,在火炕上干了幾天,就去磨了,連皮磨下做成軟殼子,再燴上一鍋山藥瓜糊糊菜,那味道,比起現(xiàn)在的山珍海味,不知強多少倍。
我母親是院里的針線活巧手。那時候物資匱乏,人們一件衣服要穿好幾年,可是小孩子過年總要想辦法給縫上一件新衣服,做上一雙新鞋。這時我媽就大顯身手了,給這家剪個鞋樣子,給那家契合個鞋幫子,有的做好鞋了,幫子大,底子小縫不在一塊了,我媽三下兩下就搞定了,針腳又勻稱又好看。母親雖然不識字,但還會裁剪衣服。院里的嬸子大娘經(jīng)常拿上布料讓她裁剪衣服,或者拿上舊衣服來改剪,我媽都會熱情幫忙,有時候還直接給縫上了。這時對方會難為情了,我媽就會說,“你們眾人幫襯我們家那么多,我也沒個答謝上的,有縫的,盡管拿來?!爆F(xiàn)在想起我媽當(dāng)時那很有成就感的樣子,和院子里大家互相幫助,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的場景,我心里還是暖暖的。
大院的故事,大院里的苦樂年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雖然后來我們搬離了那個院,雖然現(xiàn)在的院子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的記憶還一直停留在半個世紀(jì)前。那院子的場景,院子里的人物,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我眼前,寬敞的大院,光滑的大門洞,小時候的玩伴,可親可敬的嬸子大娘,叔叔大爺,一個個熟悉的面孔印記在我腦海里,讓我心心念念,難以忘懷。以后的幾十年我們搬了好幾次家,越來越寬敝明亮,靜靜的想一想,我還是最愛我的十家大院。它是我魂牽夢繞的眷戀。
王俊英寫于二O一九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