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意大利初印象(散文)
第一次出國門我選擇了歐洲之行——法國、瑞士、意大利、德國四國游。入歐簽證的國家是意大利,因此所走的第一個國家便是意大利了。時間短暫,行走匆匆,走馬觀花,所見所聞,浮光驚影。
一、羅馬的遺憾
來到意大利,首先該去的城市當然是羅馬。
羅馬是意大利的首都,為意大利政治、歷史和文化的交通中心,更是古代羅馬帝國的發(fā)祥地。出發(fā)前特意重溫了電影《羅馬假日》,期待著跟隨赫本的腳步去走一走,去看一看那古羅馬廢墟、斗獸場、許愿池、西班牙廣場……
在浦東機場候機準備乘國際航班飛往阿姆斯特丹,再轉道去意大利首都羅馬,豈料天有不測風云,興沖沖的我們卻遇上阿姆斯特丹航空公司的飛機故障,在機場等候多時后無奈最后還是等來航班取消。我們被安排在第二天改道前往瑞士蘇黎士,再轉道到佛羅倫薩。為了不耽誤接下來已安排好的行程,旅行社決定直接將羅馬的行程取消了。雖然我們?yōu)榇艘驳玫搅艘欢ǖ馁r償,但是走過意大利卻未能經過羅馬,便是此次歐洲之行最大的遺憾。為了彌補羅馬的遺憾,歐洲回來我便不斷地從網(wǎng)上和書中獲取信息,了解羅馬這座城市的概況。
羅馬有著“永恒之城”的美稱,它的魅力來自那些凝固了歷史的古老建筑,元老院、凱旋門、紀功柱、萬神殿、大競技場等等。古代羅馬人在拉西姆平原上的臺伯河下游河畔建立了羅馬城,幾經毀滅,又幾度復興。羅馬帝國曾經的強盛與繁榮,如今一座座殘缺的城池屹立在羅馬古城,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館,歷史凝固在了這片土地上。
原計劃在羅馬逗留也僅一天時間,卻因飛機的延誤錯過了與之相遇,有生之年還會再來一趟意大利嗎?
二、佛羅倫薩——文藝復興的搖籃
佛羅倫薩是意大利中部的一個城市,為托斯卡納區(qū)首府,曾是歐州文藝復興的搖籃。佛羅倫薩,意大利語為“花之都”,徐志摩筆下稱之為“翡冷翠”。
到達佛羅倫薩已是傍晚時分,大巴汽車載著我們匆匆行馳在郊外途中,道路兩旁都是風格各異的尖頂建筑,卻沒有一幢房子是超過三層的。這似乎和我們相象中的歐洲有點反差,同行中已經有人發(fā)出唏噓之聲:“這里還不及我們的新農村呢!”
帶隊的劉導游是個上海人,歐洲這條線他已帶了十幾年。他行動老練持重,說話干凈利落,及時給我們作了解釋:“佛羅倫薩市人口只有四十多萬,土地卻極其富有,他們不需要建造高樓大廈。這些房子看上去雖不起眼,但最少的也有一百年多年的歷史。歐洲人尊重歷史,寧可在原來的基礎上修舊如舊,而不愿意拆了重建。”
對一座城市的印象,首先當然是它的建筑,而當透過表面再去深層次的了解的話,那就是人文景觀與歷史概況了。
天陰沉沉的,道路上車輛稀少,幾乎見不到人影。皮特是我們這次歐洲游的隨行司機,個子高高,皮膚特白,典型的歐洲人面孔。他的駕駛技能特好,因為語言不通,我們沒法與他交流,有什么事都是通過劉導與他溝通并轉告。
穿過幾個街頭的窄巷子,我們來到佛羅倫薩老宮博物館。這是一座城堡式的宮殿,共有三層,猶如走進一座藝術的殿堂。我們首先來到一樓的“五百人”大廳,氣勢宏偉,富麗堂皇;雕梁畫棟,琳瑯滿目。大廳的天花板和四周的墻壁都是巨幅壁畫,還有一些雕塑聳立其中,米開朗琪羅的《勝利》雕塑是整個宮殿的鎮(zhèn)館之寶。
老宮曾是佛羅倫薩執(zhí)政者美第奇家族的私宅,意大利王國成立時,佛羅倫薩作為首都老宮便成了外交部和議會大樓。后意大利遷都羅馬,老宮又成了佛羅倫薩的市政廳。目前老宮除了還有幾間是市政廳的辦公室外,其余都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
美第奇家族統(tǒng)治佛羅倫薩達兩百多年之久,曾經出過三任教皇、兩任法國皇后。因為美第奇家族每一代繼承人都對美和藝術有著強烈的熱情,使得15世紀、16世紀的佛羅倫薩成為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在老宮博物館里還有舉世聞名的烏菲滋美術館,據(jù)說西方美術史上最重要的畫幾乎有一半都藏在那里。這些畫是美第奇家族幾個世紀以來集財力物力收藏起來的,直到美第奇家族的末代傳人安娜致瑪麗,才捐贈給了佛羅倫薩市。
在老宮外的市政廣場稍作停留后,我們便又去了圣母百花大教堂,一座羅馬式建筑,是文藝復興的第一個標志性建筑。大教堂由奶白、粉紅、果綠三種顏色的大理石建成,外表清新優(yōu)雅,與對面白綠兩色大理石飾面的洗禮堂交相輝映,洗禮堂三面的青銅門上鑲嵌著文藝復興的浮雕。
除了美帝奇家族,還值得一提的是佛羅倫薩也是但丁的故鄉(xiāng)。但丁是意大利最偉大的詩人,以長詩《神曲》而聞名,他與十四行詩人彼特拉克、《十日談》作者薄伽丘同稱為佛羅倫薩文學三杰。但丁最后在佛羅倫薩東北部的城市拉文納去世,在老宮博物館陳列著他臨終時的臉模拓坯。
余秋雨寫佛羅倫薩時曾這么說:“一座城市,一個家族,一場運動,一堆傷疤,就這樣纏繞繞繞,時斷時續(xù)地綰接了一段重要的歷史?!?br />
三、威尼斯水中之城
威尼斯與佛羅倫薩,如果單讓我從人的名字來猜測,威尼斯像個男人,佛羅倫薩則像是女人的名字,而走過以后覺得威尼斯倒像一個優(yōu)雅、明艷、風情的女子,蕩漾在碧波中,陶醉在浪漫的夢境里。
水城威尼斯,色彩艷麗的外墻,精致整齊的建筑,熱情似火的紅頂,難怪會享有“亞得里亞海女王”的美稱。上帝將眼淚流在了這里,卻讓她變得更加的晶瑩和柔情。蜿蜒曲折的水巷流動著獨具特色的貢多拉,宛如流動著的畫,兩邊是風格迥異的各式建筑。
走進威尼斯碼頭,晨霧未醒,周圍的建筑物被籠罩在茫茫濃霧里,這時候的威尼斯又像是一個頭戴婚紗的新娘,等著太陽露出臉來掀開她的蓋頭。
水城由威尼斯瀉湖的118個島嶼組成,117條水道縱橫交錯連成一體。怎么會在水中建造起如此一座城市呢?劉導娓娓道來:“這里的房子都是建在離岸4公離的淺水灘上,他們先在水底下的泥土上打下大木樁,一個挨一個地打好了地基,然后就蓋房子,所以說威尼斯城上面是石頭,下面卻是森林。”
當濃霧漸漸地退去時候,我們已經走在威尼斯的大街小巷。在這里我們見不到汽車,小火輪和“貢多拉”是代步的交通工具,輪船像公共汽車在大街上穿梭而行。威尼斯共有378座橋,最著名的莫過于里亞爾托橋,它曾在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里出現(xiàn)過,是威尼斯城市的象征??上У氖窃诖颐π凶咧形覜]有找到亞爾托橋,卻在依稀的淡霧里見到了另一座同樣聞名的嘆息橋。這是一座幾乎全封閉的拱廊橋,兩端連接法院和監(jiān)獄兩處,是死囚赴刑場的必經之路,每當囚徒至此見到橋下船上等候的親人只能無奈地自哀,橋上橋下一片哀嘆聲,“嘆息橋”因此而得名。如今嘆息橋反而變成了戀人們的最愛,成為了愛情橋,電影《情定日落橋》就在這里取景。
一會兒我們來到圣馬可廣場,旁邊就是圣馬可教堂,在它的右首就是鐘樓,另外還有公爵府、新舊行政官邸大樓等。馬可是圣經中《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將他奉為守護神。相傳828年兩個威尼斯商人從埃及亞歷山大將耶穌圣徒馬可的遺骨偷運到威尼斯興建了圣馬可教堂,教堂內有圣馬可的陵墓。如今這里是威尼斯最熱鬧處,廣場上數(shù)不清的鴿子與游客親昵相處。
我們在圣馬可廣場附近乘上快艇游覽黃金運河,大運河呈S型,把威尼斯分成兩個部分,沿岸兩邊是一幢幢浸在水中的古建筑,有羅馬式的、哥德式的、文藝復興式風格的宮殿、教堂、旅店和民居,各種建筑多姿多彩,洋溢著激情和浪漫。這是威尼斯最為迷人的一道風景線,人稱是威尼斯的香榭麗舍大街,而在我這個中國人的眼里它倒像南京路。
在黃金運河,我真正地領略到了威尼斯城的無限魅力,建筑之美體現(xiàn)了藝術之美,而這一份美又是從水中滋養(yǎng)出來的。此時此刻,我明白了,為什么世界各地的旅客都愿意到威尼斯來,是因為威尼斯水城具有這不尋常的生態(tài)景觀,把人們帶進了如夢如幻的仙境里。
如蜻蜓點水匆匆走過意大利,我對意大利了解得甚少。如果有人問我假如有機會你愿意再走意大利嗎?回答是肯定的。單就一個羅馬就足夠有理由讓我再來一次意大利,更何況周邊還有米蘭、比薩、錫耶納等還未曾走過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