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綠野荒蹤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綠野】遷徙的村莊(散文)

精品 【綠野】遷徙的村莊(散文)


作者:秦嶺雅居 秀才,2790.5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5091發(fā)表時間:2019-04-21 08:28:03


   朝霞紅彤彤的山鄉(xiāng),映襯著緋紅的秋葉,層林盡染處,殘垣斷壁隨處可見,遷徙后的溫家山,在密林深處保留著原始的老物件,和一代人念念不忘的記憶。
   溫家山地處褒斜古道入口處,在石頭河源頭的東半坡上,與我的家鄉(xiāng)八米塬隔望著一條河,在八十年代初就有著花果山的美譽。溫家山依山傍水,一條攔山腰的平坦地,一字排開的土木結構的農舍,上通山頂坡地,下指山腳出入口。七十年代初,大鍋飯吃得十里八鄉(xiāng)人窮得叮當響,溫家山村的坡頭栽上了成片的蘋果樹,春天花香飄飄,秋天掛滿枝頭的紅蘋果,沒少招附近村子人惦記,蘋果成熟季節(jié),摸黑上山的人讓溫家山人傷透了腦筋。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農業(yè)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口老槐樹杈上,掛著老碗口粗的鐵鈴,在四五十戶人的村莊嗡嗡作響。夜幕降臨了,村上飼養(yǎng)室里人聲鼎沸,有跳上炕頭的,也有坐在麥節(jié)草堆里的,鍘刀背著上也坐了人,來晚的人順便蹲在牲口槽頭,總之能來的村民都來了一個不少,婦女手里拿著針線活,手不閑嘴不閑,男人的旱煙味到處亂竄,平時空落的飼養(yǎng)室張羅著開社員大會。當隊長王大山宣布了劃分責任田的消息,會場一下子沸騰了起來,勤快的人興高采烈,平時在生產隊的磨洋工的少數人,耷拉著腦袋默不作聲。
   生產隊責任田很快劃分了,按人頭分配每人能分到近三畝地,隊里的耕牛,生產農具統統分了,所有的小物件都劃分給農戶,集體生產制模式解體了。在溫飽邊沿徘徊的人,擼起了袖子為改變命運而戰(zhàn),溫家山與周邊山村境況相似,多數的坡地靠人力背、扛、拉,盡管辛苦人們的干勁空前高漲。那個時候,一個壯男勞力,可以頂起一個家的生計,農村重男輕女的問題就在這里,人為存活立的契約。這個貧瘠的村落,人們靠著一雙勤勞的手,正改變著當下生活。這個閉塞的山村以原始的模式發(fā)展時,交通便利的村莊已開始奔小康,小農機、拖拉機、家電.、小汽車……大山以外紅紅火火的日子,成了溫家山人眼里的風景。
   干旱季節(jié),泉水干枯,村民擔著水桶去附近的水庫挑水,等挑夠牲口和人的飲水,人常常是筋疲力盡。逢雨水澇季,凌晨五點鐘,陡峭的山路上,送孩子去山下上學的人已開始走動,時不時的摔跤聲,有孩子的哭聲和大人的嘆息聲,學生每天三趟的往返,那條隱秘的山路,目睹了一代人難言的苦衷。村北頭的虎兒媳婦,丟下年幼的孩子跟人跑了,消息在村子里炸開了鍋,當村里人去她家時,家里除了剛收的麥子,再沒有啥值錢的家當。就在大伙議論紛紛中,一個年輕后生垂頭喪氣地回村了,大家仔細打量竟是前年去山外當上門漢的王三娃,三娃在家別人介紹的媳婦,都因為溫家山的交通閉塞而泡湯,一氣之下三娃去山外做了上門漢,卻因受不了主家的窩囊氣,又甩手跑回了家,在這個貧瘠的山梁上,勤勞的人用汗水澆著落后、貧窮,養(yǎng)活了人老幾輩人的山坳,在社會發(fā)展的大潮流中落伍了。纏著大腰帶的廉大爺,脊背累彎了,還是啃著硬饃穿街而過,襤褸相與當下格格不入。
   老輩人不信邪乎,拼著老命開墾著,刨挖著,最終到手的收成只能維持溫飽,年輕人的思維總跟著時代的節(jié)拍,一拍即合。2002年,國家退耕還林政策開始執(zhí)行,作為偏遠山村的溫家山,面臨著第一批遷移,這對年輕人來說,是件大快人心的事,老年人揣著說不出口的不舍,那山、那水、那一道道梁、一面面坡,養(yǎng)活了一方人,卻阻隔了發(fā)展。一草一木朝夕相處,日久生情,當老槐樹上那掛生銹的鐵鈴鐺再度響起時,整個山谷帶著顫抖的回聲,遷徒就像年饉的逃亡無可逆轉。
   人往往為了更好地活著,開辟新天地。溫家山人從山梁上搬遷至斜峪關河灘地帶,在蒿草叢生的濕地,腳步最初喚醒了沉睡的荒灘,一群衣著不鮮的異鄉(xiāng)人,猶如遷徒的大雁,開始來來往往忙碌筑巢,泥巴與汗水交融的那一刻,一個村莊的輪廓線顯山露水,水泥、磚瓦與匠工的錚錚叩響聲,時代感應了變遷的節(jié)拍,勤勞永遠是一個村莊的基石,汗水激活了一座遷徒來的現代版的溫家山村。
   那個窮鄉(xiāng)僻壤的山溝溝,年輕人陸續(xù)搬走了,老人固守著老房子和幾畝坡地,被稱謂為“空巢老人”。老人在沒有后顧之憂的溫家山,樂享一處悠閑自在,他們習慣了與日頭爭高低,習慣了小樹林中嘰嘰喳喳的鳥鳴,習慣了泥土的氣息,夏夜的風涼,冬天老炕頭的溫度,習慣了溝溝壑壑的的親和,習慣了黃牛拉著老犁頭翻動泥土的動漫,習慣了泉水的味道……時間是把殺豬刀,生老病死斬斷了老人們的好日子,老人日漸少了,飲煙中帶著清苦與凄涼,扶著墻頭的老人最終被兒女強行接下山去。這處曾經人畜興盛的村落,在綠樹成蔭中隱形了,如一本私藏的人文秘笈等待著尋訪。
   臨街的新農村小樓在風口擺渡著,呼嘯而來的汽笛聲,與村莊擦肩而過,一輪全新的陽光,為初來乍到的村莊,披上了嶄新的盛裝。國家的惠民政策,與水庫區(qū)域移民政策,扶持起一座新生的村莊,沿街一字排開的民房,南北通透著新農村建設意識。由于遷來人口多,溫家山人在異地沒有屬于自己的土地耕種,他們利用交通與信息的便捷性,做買賣、跑運輸、開采礦石、打工等等。隨著人們的物質豐盈,秀美山川工程已初見成效,來斜峪關旅游人數逐年上升,暑期在蜀道口避暑,領略古文化,體驗農家生活成了熱潮,占地利優(yōu)勢的溫家山人,因地制宜響應政府倡議,辦起了農家樂,紅紅火火的日子被大紅燈籠高高挑起,成為一方發(fā)展中的新農村標識。走進溫家山人的農家院,葡萄架下是家的味道,炊煙裊裊,鍋碗瓢盆伴著五谷食香蠢蠢欲動,農家巧媳婦的絕活一上手,食客們贊不絕口,筷子不離手,主人一個樸實的搭訕,人與人心走近了,家的感覺回來了,農家收入也就高了。這是一個充滿祥和、富足的村莊,這是一個充滿歡聲笑語、有著凝聚力的村莊,王老大的兒子抽風背過氣,聞訊趕來的鄉(xiāng)鄰,齊齊伸出了援助之手,村子紅白喜宴,全村男女老少吃一鍋飯,圍著一個灶臺轉,他們是遷徙的雁行,團隊精神永遠第一,老村莊成為朝朝暮暮回望的故土。
   七月份的溫家山,碧海云天,綠樹成蔭,被塵封的村落,在誦讀佛法普度眾生。十里八鄉(xiāng)的人,感應廟堂佛音的召喚,云集在失真的村落中,我隨著人流沿著崎嶇不平的山路,追根溯源,層林深處,依稀可見的村莊,癱軟在蒿草叢生處,塌陷的圍墻曾圈定了中年的年少,掛著蜘蛛網的土胚炕,曾捂熱了少年冰涼的腳丫,屋前的麥場雜草叢生,唯有石碾、石窩、石桌、石凳、青石板恒古不變地惦念著過去的日子,和過去的老少爺們。木格子窗戶強撐著塌下來的檐口,長滿青苔的庭院,伴著瘋長的椿樹、桐樹,擠兌著昔日的庭前花香。我從蒿草叢尋到一條通道,在荒涼以外,一扇半開的木門,和打掃過的庭院,星花在房屋以外爬上了斷壁,蒼柏在崖頭遮擋著風沙,院落靜悄悄地矗立在艷麗的陽光中,隱約中傳來聊天聲!隨著一聲召喚,一張熟悉的面孔令我吃了一驚,近八十的王家老姨從門里走來,邀我進了土屋。王姨是村里最年長的老人,從苦難中走來的一代人,親歷了農村改頭換面的一個個細節(jié),農業(yè)生產合作社、人民公社生產大隊,村民委員會,自然災害,農業(yè)學大寨,浮夸風時代,責任制時代、退耕還林時代,以及現在的秀美鄉(xiāng)村建設工程,給老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當下的好日子,在老人的養(yǎng)老與醫(yī)療保險逐步完善之際,老人看見了從未有過的好光景,溫家山遺址猶如遷徒者的祠堂,老人在此祈禱子孫后代洪福齊天。
   老人的家,三間土木結合的瓦房一明兩暗,地面瓷實干凈,木板柜頂著臨窗的炕頭,藤條編織的樓頂被煙火熏成棗紅色,木椅、木條凳子被擦亮了,褪色的暖水瓶,還是八十年代的模樣,土炕上手工織的格子粗布單子,呈現出古樸的溫馨,炕頭幾位陌生的面孔,頻頻與我打了招呼,談話間挺享受這處世外的別院,老人常念故土,隔三差五孤身上山,搭理著唯一完整的老房子,一座完好無損的老物件,把人帶回了從前的記憶里。
   那天嗩吶聲送回了溫家山的孩子,風揪著樹葉錘胸頓足,天空飄著憂傷,緊貼山脊的孩子酣睡不醒。祖先靈魂歸位之時,溫家山人用道場、法事、經文,向殘缺不全的村莊表達一份虔誠,一份由衷的敬畏,以傳統的禮儀膜拜繁衍的黃土地,葉落歸根,在溫家山人的意識里,生生不息的火種從這里擦亮,斷壁殘垣是他們留給子孫的史料、奮斗的底氣、祭奠的廟堂,青山綠水是永遠的家園,遷徒只是生存的過程,真正的家在山里,荒蕪中破落的遺骸,坦誠了一個時代的悲催,告誡子嗣珍惜幸福的日子,感恩社會的優(yōu)越性,愛生活、愛家園。

共 3341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語言凝練,內涵豐富,結構合理,主題突出。擷取生活記憶中的點滴和片段,既有分田到戶的歡天喜地,還有鄉(xiāng)民貧窮拮據的尷尬無奈,更有苦盡甘來的幸福美滿。朝霞紅彤彤的山鄉(xiāng),映襯著緋紅的秋葉,層林盡染處,殘垣斷壁隨處可見,遷徙后的溫家山,在密林深處保留著原始的老物件,和一代人念念不忘的記憶。鄉(xiāng)愁凝結,識微知著,酣暢淋漓,感動人心。那天嗩吶聲送回了溫家山的孩子,風揪著樹葉錘胸頓足,天空飄著憂傷,緊貼山脊的孩子酣睡不醒。祖先靈魂歸位之時,溫家山人用道場、法事、經文,向殘缺不全的村莊表達一份虔誠,一份由衷的敬畏,以傳統的禮儀膜拜繁衍的黃土地,葉落歸根,在溫家山人的意識里,生生不息的火種從這里擦亮,斷壁殘垣是他們留給子孫的史料、奮斗的底氣、祭奠的廟堂,青山綠水是永遠的家園,遷徒只是生存的過程,真正的家在山里,荒蕪中破落的遺骸,坦誠了一個時代的悲催,告誡子嗣珍惜幸福的日子,感恩社會的優(yōu)越性,愛生活、愛家園。最后這一段文字,意味深長,升華主題,家國情懷,油然而生。推薦發(fā)表,問好作者,感謝賜稿綠野文學社團,祝福創(chuàng)作愉快,佳作連連?!揪庉嬃挚啤俊窘骄庉嫴俊ぞ吠扑]201904260004】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恕懷        2019-04-21 15:49:37
  時代的音符,時光的記憶。好文。
2 樓        文友:亦清        2019-04-21 16:44:56
  難以忘懷的過去,歌誦不盡的今朝,匯成時代的贊歌,新舊兩重天,感恩新時代。文筆擬人夸張,細膩感人,好文章。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