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曉荷】過年的事兒(散文)

編輯推薦 【曉荷】過年的事兒(散文)


作者:匡建華 秀才,1959.4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3070發(fā)表時間:2019-02-22 13:10:08


   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一年四季像過年,但人們還是對過年充滿著期待,年底壯觀的大遷移就證明過年這一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在人們心中并沒有淡化。每到臘月,無論貧富,各家就開始準備年貨,讓一家人高高興興度過每年的最后一個節(jié)日。
  
   一
   每到春節(jié)的前最后兩周,街面上小鋪就會把鋪面打點的紅紅火火,紅春聯(lián)、紅年畫、紅燈籠,還有紅的中國結,傳遞春節(jié)到來的信息。小商不僅給人們帶來喜慶歡樂,同時獲得最好的收益。
   貼春聯(lián)在家鄉(xiāng)也時興,給家里平添一些喜慶。我年少時春聯(lián)基本上是手寫的,雖然當時也有印刷的,因為沒有什么錢,就不能那么講究。如今,大多人住進樓房,過年的時候,常常還能看到門前貼有春聯(lián),都是千篇一律印刷體。也許是年老守舊,我不大喜歡這樣的玩意兒,還是更鐘情于手寫的春聯(lián)和過去的年畫。最近好像又時興手寫的春聯(lián),縣里書協(xié)每年都要組織書法愛好者或專家為鄉(xiāng)親們免費書寫春聯(lián)。好友老曾是一位熱心腸的人,字也寫的不錯,最近也賣了兩百多元的紅紙,用濃濃的墨香,溫情的文字,為親朋好友送去一份祝福。這讓我想起在老家時的毛老師。毛老師是下鄉(xiāng)知青,起初鄉(xiāng)親們不看好她,主要是體力勞動不行。因為她寫得一手好字,隊里就安排她到隊里文化室工作,辦??憳苏Z、報道好人好事,工作做的有聲有色。每到過年鄉(xiāng)親們就請她幫忙寫春聯(lián),有紅紙的拿紅紙,有墨水的拿墨水,什么都沒有的就帶些山貨土特產(chǎn)。毛老師為寫春聯(lián)每年買紙都要貼上不少錢,但她心甘情愿。過年前是毛老師最辛苦的日子,幾天要寫上好幾百幅春聯(lián),忙到臘月二十九下午才趕回家過年。毛老師收獲了好心情,更多的是鄉(xiāng)親們對她的信任,兩年后就推薦到大隊當上了民辦老師,再后來還上了大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
  
   二
   臘月的到來,父母就會念起給祖先上墳的事兒,也就是給他們送些紙錢,求一個平安。小時是父母帶我們給祖先上墳,現(xiàn)在父母年紀大了是我們帶上他們給祖先上墳。由于父母在外工作,兄弟二人從小是婆婆爺爺帶大,對他們特別有感情。記得爺爺白天要參加集體勞動,幾分田的自留地只好放工后打理,還要養(yǎng)幾頭豬,經(jīng)常忙到深夜,好像沒有休息的說法。我6歲那年,五十多歲的爺爺就因病去世,是婆婆一人把我們帶到初中畢業(yè)。直到婆婆去世十年后,家里生活寬余了一些,才為婆婆爺爺立了一塊碑,總算了了父母的一個心愿,兩兄弟也借此感謝婆婆爺爺?shù)酿B(yǎng)育之恩。但凡走到老屋前,婆婆爺爺?shù)挠⑷菪γ簿驮谀X海浮現(xiàn),讓我想起每當爺爺收工時兄弟倆爭著喊“爺爺、爺爺”的場景。我也是當了爺爺才體會到,婆婆爺爺當年帶兩個孫子在老家是多么不容易,有時生病了,爺爺要跑幾座山才能找到那鄉(xiāng)村醫(yī)生。
  
   三
   過年煮豬頭是土家人過年的傳統(tǒng)習俗。臘豬頭先要用柴火燒皮,然后用溫水浸泡幾天,除去豬頭上煙味和過多的食鹽,到了臘月三十把它洗凈,再放到大鐵鍋里煮一個多小時,除去骨頭。小時候爺爺每次拆豬頭時,我就站在爺爺旁邊,等著吃熱的豬頭肉,那香味真的是讓人口水直流。豬頭、豬尾巴大多是放在一起煮,豬頭肉是大年三十吃,而豬尾巴正月十五才能吃,叫做有頭有尾。父母退休后到八十歲前每年要喂一頭豬,后來年紀大就沒喂了,但過年不能沒豬頭,我只好每年到山里老鄉(xiāng)那兒預訂年豬,除了父母吃,還要送一些給兒孫們,讓他們能經(jīng)常品嘗到家鄉(xiāng)的味道。
  
   四
   團年飯,也叫團圓飯,不管是在那困難的年月,還是條件好的今天,長輩們?yōu)榱四且活D飯要忙上好幾天,上好的食物都要拿出來品嘗。只是近幾年來我們家里有一點改變,大家可以點菜,做幾個喜歡的菜就行了,但有老人在還是要按老規(guī)矩辦事,一碗菜都不能少。
   團年飯做好后,要先請亡人,每只碗里添少量飯、酒杯里酌少量酒,把筷子放在碗口上面,然后在桌子下面燒幾張紙錢,放鞭炮,年紀大的長輩說幾句,如請亡人回家過年,請他們保佑家人身體健康,事事順心的話。幾分鐘后將碗里飯、杯中酒倒掉,一家人才能正式吃飯。現(xiàn)在城里人喜歡把筷子放在碗口上面,說是講衛(wèi)生的舉動,如果你到土家山寨做客,吃飯千萬別把筷子放在碗口上,以免讓主人生氣。
   不管城里如何好,在鄉(xiāng)下過慣日子的人都不喜歡到城里過年,因為不少人的團年飯是在餐館里吃的,吃完了就什么也沒有了。鄰居老向到城里過了一個年就再也沒去過。他告訴我,現(xiàn)在不像過去沒吃沒喝的,過年就是要有那熱鬧的場面,愉悅的過程,大家一起動手,大家一起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那才像過年呢。
  
   五
   大年三十、初陪父母,一般不會外出,初二給岳父岳母拜年,然后才是其他親朋好友。小時候故鄉(xiāng)沒有公路,大多是羊腸小道,出門走親戚,無論路程遠近一律步行前往。出門兒帶著娃娃,帶著禮品一清早就要出發(fā)。
   孩子們都愿意出門兒。到親戚家,向長輩們磕一個頭,拜一拜,說上幾句過年的祝福話兒,就會賞一個餅子。后來生活好些了,才時興給壓歲錢。不過開始只有幾角錢,到了新世紀才多了起來,不論多少,得到壓歲錢的孩子都是滿面滿足。
   正月初二女婿去岳父岳母家,也是媳婦“回娘家”的日子,即使出嫁多年的女兒也會跟著女婿帶著孩子回家,提著大包小包禮物向父母拜年。如果是新婚那年回門,還需備上大鞭炮,進門時候就點響,把團圓喜悅傳遞到村里村外。親戚挨家挨戶地走,早上趕過去,吃完午飯就回家。爬山過河,一路歌聲,正月里出門兒走親戚,在孩子們心里總是亮亮堂堂的。
   土家族人熱情好客,來拜年的人必須吃了飯才能走,不然主人會不高興,只是忙了家庭主婦。近來聽一好友說,他們那兒正月初三四一清早就要出門拜年,大多是禮節(jié)性,送上祝福,說幾句話就走,選擇一家親友吃一餐飯就行了,看來拜年的習俗也進化中。
   年俗里是年味,在歲月流失中每年都有新變化,真實記錄著時代變遷,刻著我們一路走來的風景。
   過年是只有中國能現(xiàn)場直播的大戲,一代又一代傳承演繹,總是讓人牽腸掛肚,讓每一個人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可更多的是與故鄉(xiāng)與親人共享的溫馨記憶,對自己成長歷程的回眸。無論你走多遠,記憶中總忘不了那甜甜的味道!

共 2433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本以為隨著生活變好,一年四季都像過年,年味已經(jīng)變淡,可年底的遷徙證明并非如此。春節(jié)前的貼春聯(lián)等傳統(tǒng),牽動些許舊人新事,更談“我”的心頭之言;臘月上墳,泛起對婆婆爺爺?shù)乃寄?,不易的理解,已是為人爺爺之年;煮豬頭習俗,一字一句將土家菜肴做法輕掀,昔時今朝不盡懷念;團年飯的承繼,或改變,或規(guī)矩,山寨同城里的對比,刻畫土家生活畫卷,更將今昔對比,遺憾團年飯之場面回不到從前;除夕正月的時間,陪伴與拜年,一幕幕的,是那走親戚的畫面,情感穿行今昔之間,不管習俗是否改變。年俗雖變,年味不減,中國年,味道如昨,似美好的文篇,讓人牽腸掛肚,讓人回眸,經(jīng)年不減……全文情感真摯,自然流暢,薦賞,期待更多精彩!【編輯:白甫】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白甫        2019-02-22 13:11:57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可工作了便身不由己,不能回家過年
碎銀得幾兩,多少會艱難
2 樓        文友:匡建華        2019-02-22 19:18:22
  謝謝白甫老師編輯、點評、鼓勵,問好!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