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年】父親年里的中堂畫(外一篇)
◎父親年里的中堂畫
過去過年,年飯的豐盛與否就知道這一年的收成如何,看春聯也能知道這一家人的生活狀況。父親常給左鄰右舍寫春聯,根據各家的情況寫出一家人的喜悅,或是祝福,或是期望,把他們心里最想表達的意思寫入春聯里,鄉(xiāng)鄰們很感激父親。所以每年過年鄉(xiāng)親們早早排隊等候父親,為他家寫一副稱心如意的春聯。
寫春聯貼年畫是父親最高興的事。每年年前一個星期父親就開始忙活了,早早去縣城買了紅紙和他的”文房四寶“。我家的春聯和年畫父親都是精挑細選的,特別是中堂畫,父親很慎重,他都是看了又看,選了又選的,如果沒有合意的他寧可掛舊中堂畫也不隨意買一幅的。
從82年我家新房子開始,父親買了第一幅中堂畫,喬遷新居的喜悅賦予中堂畫中喜氣盈庭。父親把墻面用掃帚掃去灰塵,把中堂畫掛在堂屋的正中間,然后把四方桌擺放在中堂畫的正下方,端詳著中堂畫,笑容滿面地說,今天能住上新房子全是得力改革開放。這是我記事以來看見父親最開心的笑容。后來父親又換過幾次中堂畫,每次的畫都不一樣。我淘氣地問,“爹,你咋對中堂畫這般講究,只要是一幅畫就可以了嘛?!备赣H說不一樣的畫自然寓意也不一樣。記得那年我剛剛參加工作,父親換了一幅牡丹花開富貴圖的中堂,我最喜歡的也是這幅牡丹花開,也許是女孩子天生喜歡花,父親掛中堂的那一刻我高興得跳了起來,喜歡它的嬌艷欲滴,喜歡它怒放的姿態(tài)?!暗趺粗牢蚁矚g牡丹?”父親見我高興的樣子他也笑了,“牡丹代表富貴,你是我們家的一朵牡丹,希望你的未來像花一樣燦爛?!比羰羌依餆o大變化父親不會隨意換中堂的,每次過完年父親就把中堂摘下來清理干凈,小心翼翼的卷好保存到第二年的春節(jié)。
外公八十大壽那年,父親換了一幅壽仙托桃的中堂,從畫中就知道父親的意愿,是讓外公像壽仙一樣福祿安康,外公看著堂屋的中堂臉上堆滿笑容,一天笑得沒合嘴。一幅中堂看著就是一幅畫,它折射出來的意義遠遠比一幅畫可貴多了。父親的春聯也因融景于情才受鄉(xiāng)親們的歡迎,我家每次換的中堂都融入父親的期望和愛護。弟弟結婚的時候,農村的習俗是三黨親戚要掛對聯,對聯要以中堂為中心分舅爺姑爺姨爺順序排列掛對聯,父親又是精挑了一番,選了一幅龍鳳呈祥。這幅中堂在我家過了好幾個年頭。有一年掛中堂貼對聯時我有意問父親怎么不換幅中堂,中堂的邊上都磨卷成鋸齒了,父親沒像往常一樣很快答復我,把中堂掛好后端起一杯茶,看父親的面容感覺他有心事,我嘻嘻地挨著父親坐下。“我知道您為啥不換中堂,是因為弟弟還沒生孩子是吧,他們年輕人有他們自己的打算,您該怎么開心就怎么開心啊,別不樂意,他們自有安排的?!睗鉂獾牟桁F平舒著父親的臉,在我嬉笑的勸說中掖藏的笑容又爬上額頭。第二年中堂畫終于換了,六十多歲的父親又是親自去的縣城,買了一幅多子多福兒乘女歡的中堂。顫裂老皺的手撫摸著中堂上的兒女會心的笑了!
父親如今八十歲了,為了方便照顧居住城里,他依舊舍不了老家,年近了他惦記老家的春聯沒貼,中堂沒掛。這不,鬧著要回老屋,在弟弟的陪同下挑選了中堂,而這次的中堂畫出于我的臆想之外。我和弟弟領著侄女陪父親一起,他把他的文房四寶交給侄女,侄女自幼練得一手毛筆字,今天父親親自將紅紙鋪在老家的方桌上,侄女在爺爺的指導下,工工整整地寫了一副春聯,父親又督促我取下那幅爬滿蛛絲,許多年不想換的中堂,坐在方桌旁看看侄女寫的春聯,再看看中堂上壯麗的山河,紅日蒸蒸日上,父親又一次笑了,笑成一朵盛開的菊花。
◎翻餃里的糖果香
百草味兒的炊煙彌漫整個村莊,門前的晾曬架上農家特色琳瑯滿目。金黃的豆皮在陽光下卷起裙邊一樣精美的鏤空花;褐色的紅薯片上白色芝麻像夜晚的星星,不時眨著亮晶晶的眉眼兒;一條條剛出鹵水的魚肉飄出一股臘香味,年的氣息在太陽的晾曬中愈來愈濃。
濃烈的香味勾起我對翻餃的美好回憶。
在那個貧困年代,過年的零食只有自家做的苕片。年貨一條魚一刀肉,一掛豬下水,這些還是比較富裕的人家才有。
年前,母親便開始打掃屋子的衛(wèi)生,父親擺放案板,準備做我們愛吃的麻花和翻餃。母親從壇子里倒出一盆面粉,雖然不白但麥香味很濃。父親拿出小蘇打放在碗里用刀把按壓碾碎,再放點鹽攪和均勻。母親端著一瓢剛從井里打來還冒著熱氣的水,父親邊和母親邊加水,不一會兒面粉成了面團,為了翻餃脆性更好,父親搓揉面團直到盆干手光,這時面團便有了勁道,父親把它搓成細長條,掐下一個個像玻璃珠子一樣大小的面幾子。母親把下好的劑子搟成薄皮,兩個疊放一起用刀尖在中間劃一小口,拇指按緊兩邊貼著從小口子往外翻,再放在裝芝麻的簸箕篩滾。這時劑子,滾好芝麻的翻餃放入冒著青煙的鍋里,炸開的翻餃像一朵朵金黃的蝴蝶結。我趴在鍋沿,饞貓樣的盯著父親從鍋里撈出翻餃,伸出小手迫不及待地拿一個放在嘴邊邊吹邊咬,嘎嘣聲聲,脆香滿屋!那種簡單的快樂和滿足四十年來一直念念不忘。
母親把撈出的第一鍋翻餃裝在一個葫蘆瓢里,“天兒,快把這個給你周嬸端去,周嬸就喜歡吃些脆食,讓她也嘗個新?!?br />
周嬸有個女兒和我一般大,那年暑假,我們幾個相約去河里抽藕帶,她誤陷蓮坑再沒起來。這些年她一直把我當作女兒,每次去她家總有不同的零食糖果,一聽母親說去周嬸家我端著翻餃連蹦帶跳的出了門。
周嬸家和我家隔著一條馬路,住的還是灰墻黑瓦的老房子。我端著翻餃跨進門,堂屋中間的竹架上掛著幾串曬得發(fā)白的小鯽魚,一掛熏得發(fā)黃的豬心肺,還有一串炴干的醬蘿卜。周嬸戴著草帽正在打掃衛(wèi)生準備過年呢,瞧我進來連忙放下手里的活,轉身鉆進里屋,一手抓著冰糖,一手捏著幾個柿餅掀開我的口袋往里塞,兩個口袋塞得鼓鼓的才罷手。
那個年代糖果是很奢侈的零食,不管什么時候只要見到周嬸,她總能從兜里掏出幾顆。后來,聽母親說,周嬸生她女兒的時候發(fā)現卵巢腫瘤,做切除手術斷了奶水,那時沒有奶粉,女兒是靠糖水和面糊養(yǎng)大的。女兒習慣了甜食,每天必須要有糖吃才肯睡覺吃飯,周嬸便想法子積聚雞蛋,收撿破鞋廢紙換取冰糖備著給女兒。她女兒走后,周嬸已經習慣了兜里裝糖。
我想,我是幸運的,幸運我有兩個母親。可是,這份恩情于二十年前翻餃飄香的路上消失了。
那年臘月周嬸離世的消息傳到我的耳朵里,正上班的我立刻請假,見到周嬸時,她安靜的躺著,手里緊緊攢著幾顆糖,所有的人都沒辦法把她的手扳開。我靜靜的看著她,不由自主的捂住她的手,在我心里,周嬸只是安詳的睡了。當我輕輕地握住她手時,她的手松開了,我弓腰撿起落在地上的糖,剝開糖紙,輕輕放在嘴里,濃濃的甜味薰得我淚眼婆娑...
如今,村莊亮了,黃土路上也抹上了水泥,高樓代替了瓦房,糖果的口味更是百變。但年味里,我還是獨愛香脆的翻餃,還有翻餃里的那縷糖果香!
很有感情沉淀和寄托的兩篇短小散文。寫得生動,感人。尤其是周嬸去世后,抓糖果的手,作者把她的手捂在胸口,居然松開了。真的很生活。我干媽(我的漢中老鄉(xiāng))的母親在咸陽去世,干媽第一時間通知了我,我趕去和她一起給老人裝殮,老人的嘴合上又張開。我那一瞬間,忽然想起干奶每次送我,總會喊:“等一下,我給你泡了豇豆。”然后就去泡菜壇子撈泡菜給我……比我干媽細膩。她就去世了。她是我第一次面臨親人去世。我忽然捂住她的嘴,頭一下就伏在她的身上,她的嘴合上再沒張開。我才發(fā)現親人去世,自己一點兒也怒恐懼……o(╥﹏╥)o
祝您新年愉快!闔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