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人間暖情”征文】臘八粥(散文)
臘八粥卻是每年的冬季必喝的一道食品,只要到了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的清晨,母親便會將縈繞著輕霧的一大缽熱粥端上桌來,褐紅透亮的外表,結(jié)了厚厚的一層粥皮,將它輕輕挑起送入口中,甜糯、凝脂中飽含著一股醉人心脾的香甜……
喜愛歷史的父親絕不會放棄這難得的機會,在我們面前說起和臘八粥有關(guān)的典故,他滔滔不絕、聲情并茂?!肮艜r候啊……”父親有意拉長了聲調(diào),“佛祖釋迦牟尼在印度比哈爾南部的布達葛遭受坎坷,幸好被牧女用進獻的粥糜所救,并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故這一天,佛門弟子都要誦經(jīng)演法,取各種干果和雜糧煮粥分食眾僧,因此稱之為‘臘八粥’,民間亦相沿成習(xí)。宋代大詩人陸游曾在詩中寫道: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老樹蕭蕭、玉砌霜凍的臘月天,人們相互贈送,食用佛粥。在冰天雪地、寒風肆虐的日子里,喝上一碗滾燙綿軟的臘八粥,是古人順應(yīng)節(jié)令飲食的選擇,也是家人和睦、團圓的象征,內(nèi)里蘊含著一種禪的深韻,也多多少少有了祈福吉祥的意味?!备赣H微笑著這樣說著,我那時年少,聽得懵懂。
其實,臘八粥又叫七寶五味粥,長大后我在南宋周密所著的《武林舊事》里了解了這一點,文中這樣寫道:?“八日,則寺院及家人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br />
我們家做臘八粥沒書中寫的那么講究,但至少要有八種雜糧或干果。比如,紅棗、核桃、毛栗子、松仁、桂圓、赤豆、花生、芝麻、糯米,無一定之規(guī),不拘泥于形式,待湊夠了八樣,母親會長長地松一口氣,嘴里喃喃著:“總算應(yīng)了八面玲瓏的說法!”。若到了九樣,父親會發(fā)出朗朗的笑聲,說:“好日子要過得長長久久,不錯!不錯!”若到了十樣,父親便說:“好日子要過得稱心如意!”我早就憋不住了,扯開嗓門高喊道:“十全十美!”父親向我翹著大拇指夸贊道:“對,對,十全十美!”聽了父親的贊美之言,我感到特別的自豪。
終于,到了該熬粥的那一刻。這是有些講究的,先在一口特大號的鋼精鍋里倒入紅豆和薏仁米,加清水用大火猛煮,待五成熟時,再依次放入花生、紅棗和糯米。當時那糯米并不多見,母親總要往里摻進去不少的粳米,再多添上些冰糖,讓粥的味道變得甜美爽滑。不一會兒,等滾開鍋時,便改用文火。那紅紅的火苗悠悠地舔舐著鍋底,臘八粥在鍋里發(fā)出“咕嘟,咕嘟”的響聲,特別的悅耳動聽。當裊裊的水蒸氣從鍋蓋的縫隙間歡快地溢出時,我會急不可耐地將其打開,頓時,廚房四周到處氤氳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清香。為了防止那粥粘鍋,母親會將一把長長的木柄勺在米湯中不停地攪動。這些干果和雜糧,在熱力的作用下不停地翻滾,它們互相交融、相互滲透,因而也就越發(fā)黏稠了,已看不出當初的模樣,最后達到了柔膩如一的境界。
做好的八寶粥看上去特別的養(yǎng)眼,真的是五彩繽紛、絢爛奪目。母親用一雙勤勞靈巧的雙手,將雪白的江米、深紅的赤豆、豐腴的桂圓、青黛的綠豆以及金燦燦的包谷點綴其中,使之紅中染黃、黃中浸綠,綠中又泛起純純的玉色。母親會用勺子舀出一碗,點香,燃燭,先恭請灶君神佛,再祭祀先輩祖宗。等把這些儀式一一走過,最后才是全家開席。我耐不住性子,急急慌慌地猛灌進嘴里一大口,香醇甜潤,口味濃郁,引得我一連吃下好幾碗……
除了臘八粥,在臘八節(jié)這天,還要腌制臘八蒜。說起來,我們家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但當時的街坊鄰居大都是響應(yīng)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從沈陽和哈爾濱遷徙來貴州搞的三線建設(shè)。相處得久了,或潛移默化,或入鄉(xiāng)隨俗,生活方式在不知不覺中摻入了北方民風所特有的豪放粗曠的習(xí)性,自己動手浸泡臘八蒜。取飽滿瓷實的紫皮大蒜,一顆顆細心剝好,露出里面牙白光潔的內(nèi)瓤,打一瓢深褐晶瑩的山西清徐老陳醋,在玻璃瓶中將蒜瓣兒緩緩浸透,當即便封好了口,置于屋外的窗臺上。要不了多久,蒜瓣兒的色澤便起了變化,先是云白似雪,不久便鵝黃如春,待到除夕之夜,就成了碧玉般油綠的瑪瑙翡翠。輕輕開啟瓶蓋,一股濃郁別致的馨香撲鼻而來。拈一塊入口,就著大年三十的肉餡兒餃子,真可謂酸辣醇厚、滋味悠長……
如今,每到臘八節(jié),就想起了那碗香噴噴的臘八粥,因為那里面蘊含著母親深深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