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搖錢樹(小說)
一
錢,的確是個好東西,要是真有搖錢樹,相信世界上沒有人不希望自己擁有。
我孤身一人,剛走出大學校門,正在尋找人生目標。學的是農林專業(yè),沒有背景,沒有大亨,連父母也沒有了。想到中國農民,從阿Q到“漏斗戶”主陳奐生,都缺衣少食,生活貧困,無不令人毛骨悚然。因而,是多么希望找到搖錢樹??!
聽說黃口鄉(xiāng)黃土沖村的張士誠有搖錢樹。我是受他的資助才完成大學學業(yè)的。四年大學,他每年都準時把我所需的錢寄來,我們還從未謀面。無論怎么講,都應該去見一見這位大恩人。張士誠的妻子陳玉風阿姨給我打電話,說她開車到黃口來接我。我剛下車,一個打扮時髦的婦女向我走來:“你是蘭蘭吧?我是陳玉風?!?br />
“風姨!”我趕緊跑了過去,撲進她的懷里,不聽話的眼淚竟然流了下來。
她把我引到一輛黑色奧迪轎車前。真不敢相信,一個五十多歲的農村婦女開奧迪。從外表上來看,她也根本不像一個五十多歲的人。高跟鞋,連衣裙,高端皮包,小巧的手表,臉上還罩著一副茶色太陽鏡。
我們上了車,轎車沿著水泥路去黃土沖。在我的要求下,風姨邊開車,邊講述了他們當年創(chuàng)辦板栗園的事。
二
黃土沖,很少幾個人才知道的一個丘陵小山村。這里沒有鐵路不通火車,2010年前,連條像樣的公路也沒有。沒有高山,沒有大河,也沒有森林。山丘連綿起伏,稀稀拉拉長一些柴草,還夾雜著零零散散的樹木。山丘下的稻田,土質并不肥沃,加上缺水,稻子也長不好。張士誠就出生在這鳥不拉屎的鬼地方,他多么希望自己擁有一棵搖錢樹?。?br />
也許是命運不濟。他原本是吃上了“皇糧”,走出了黃土沖,到縣機械廠當了一名勤雜工。人們都說他前途一片光明,擁有了一棵搖錢樹!俗話說:命中只有半合米,走遍天下無滿升。你別還不相信,當黃土沖的人都伸長脖子羨慕他時,一九九五年,縣機械廠倒閉了,他——下崗了,又回到了黃土沖。沒有了工作,別人喊打牌,他馬上就到,有時候連飯也顧不得回家吃,夜以繼日,以日繼夜,沒完沒了。別人喊喝酒,他馬上就醉,有時候還爛醉如泥,三天三夜都醒不過來。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整天閑著,真不知道把自己的身子往哪兒放!
心有不甘哪!說實在的,他被貧困和落后壓得喘不過氣來,極力想擺脫這世世代代,不知延續(xù)了幾千年的厄運。幾經奮斗,幾番失落。也不知道原因,為什么還是找不到走出窮山窩的路?
張士誠稀里糊涂地過著每一天,心煩透頂,一個小孩拿著一本沒了封面的破書在玩。張士誠隨手接過來一看,書名是《板栗的栽培與管理》,仍然覺得沒意思,沒有半點兒興趣,他又把書還給了小孩。
突然,他想起村里的板栗園,面積有三四十畝,正破敗荒蕪,無人承包,無人管理……
張士誠象鬧鐘擰緊了發(fā)條一樣有了活力,又向小孩討要那本破書,可孩子不給。張士誠似乎是著了魔,跑到商店,買了一袋糖果餅干,外加二十元現(xiàn)金,跟那孩子換破書。在當時,十元錢能買兩三斤豬肉,一本新《板栗的栽培與管理》,才一元八角六分錢,用那么多的錢和東西,他竟然換下了這本破書!陳玉風知道后,和他大吵了一架。村里人,十有八九也都說:“張士誠傻了!”
說來令人費解,從此,張士誠幾乎不再上牌桌,一有時間就捧著那本破書。再后來,他游走四方,找懂嫁接會種板栗的人聊天去了。
1996年初冬的一個晚上,村民開會,張士誠也特意去了。他獨自一人坐在一旁,一言不發(fā),只是靜靜地聽著看著,臨近散會時,張士誠說:“我想承包村里的板栗園……”
“你承包它干啥?賺不來錢。”還沒等張士誠把話說完,就有村民勸道。
還有人說得更干脆,“張士誠,你別干傻事!”
“你要承包?好吧,不要錢,包給你!”
“那不行!”張士誠犟勁上來,斬釘截鐵地說?!拔乙?,就包它個三四十年?!?br />
“三十年,每年就交兩三百元,頂多五百元就可以。”
“是不是有點兒高?”又有村民說,“樹都快沒了,又不結果?!?br />
“是呀!張士誠,你可得想清楚,一旦簽了合同,那就必須兌現(xiàn)?!?br />
“那當然!”誰也沒有想到,他自己竟然說:“每年五百元太少!”
村民們目瞪口呆,都以為聽錯了?!澳阏f什么?”
“我說承包租金,每年五百元太少!”
“你別干傻事!”
“干不干傻事,是我自己的事?!本徚司彛瑥埵空\接著說:“承包期三十年,前三年每年交一千元,從第四年開始,以后每年交四千元,可不可以?”
村民們再一次目瞪口呆。停了許久,又有人再一次勸道:“張士誠,你別干傻事!”
“我說過了,干不干傻事,是我自己的事。就這樣吧,定下來?”
“看樣子,你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好吧,出這么高的價,是你自己說的,吃虧也是你自己找的。”全體村民一致通過。
就這樣,合同簽下了。張士誠也交了前三年的承包租金。
當然,陳玉風少不了指責他干傻事!
“別叨嘮了,老婆大人,到時候,你別說數錢數得手軟?!?br />
陳玉風更是生氣,“這荒蕪的板栗園,就成了你的聚寶盆,搖錢樹?”
張士誠沒工夫跟妻子磨嘴皮,他想讓事實來堵妻子的嘴。這年冬天,張士誠立刻請人,先把板栗園修整成梯田。園中的板栗樹,能保留不動的,就盡量保留不動,必須要動的,就移栽。
“你盡干傻事!”陳玉風無可奈何,“這么大一棵的板栗樹,你能移栽活?”
這倒是實話。不過,張士誠請來了師傅,在師傅的指導下,移栽成活。
梯田修整好以后,他又把所有板栗樹的樹枝砍掉,只留下主干,九七年開春,在主干上嫁接新枝新芽。還在板栗園的山頂上,修建了一個大儲水池。天旱的時候,把板栗園下面水庫里的水,抽到儲水池,用水管送到每一棵板栗樹下。再把管頭堵住,在管壁上扎幾個小洞,讓水滲出來滴入土中。
屋漏偏逢連夜雨。入夏,由于缺乏經驗,沒有蓋棚保護嫁接的板栗樹,突遭冰雹襲擊,剛冒出的新芽和剛抽出的新枝,幾乎全部被毀。為了修整梯田,張士誠就已經欠下了一大筆債,遭此天災,雪上加霜。張士誠偷偷地哭了,但沒有倒下。春天嫁接的新枝新芽被毀,秋天接著再干,只是延遲了掛果期。
1998年年初,人們以為張士誠不會再折騰了,沒想到,他又承包了板栗園四周的荒地,還把這些荒地也開墾成梯田,栽種上板栗,這樣,板栗園擴大到足有一百來畝。
2001年,原有的板栗樹全部掛果,并且獲得了豐收,一年收入竟然有兩三萬元。
三
風姨講到這里,不知不覺我們到了黃土沖。車剛停穩(wěn),我迫不及待地下車,水也不喝,就去欣賞張士誠伯伯的板栗園。
正是入秋時節(jié),板栗快要成熟,板栗園好大好大,四周圈了鐵絲網,園中鋪有縱橫交錯的水泥小道。園中養(yǎng)了許多雞,還有我叫不上名的機械。當我為此而納悶時,風姨拿著一瓶水找著了我。她把水遞給我,“你張伯伯打來電話,要我們馬上去縣城,說陳工還有苗老板都在那里,他們等我們吃午飯。”
我隨風姨又上了車,求她繼續(xù)講他們的故事。風姨笑著說:“待會兒,你還是請陳工接著講吧?!?br />
小汽車很快就到了縣城。我見到了張士誠伯伯,還見到了風姨說的陳工和苗老板。在我的央求下,陳工和張伯伯,接著講他們的故事。
就在2001年,張士誠又遇上了煩心事。板栗果的外殼上,長滿了毛茸茸的硬刺,去掉這層外殼,才能取出板栗。然而,要去掉這層外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開始時,陳玉風采來板栗果,帶上手套,用夾子撬開板栗果的外殼,然后再取出板栗??墒?,稍不小心,硬刺扎手,又癢又痛,非常難受。板栗好吃殼難脫,人工脫殼,費時、費力、費人工,效率又低,就是花大價錢還請不來給板栗脫殼的人。張士誠自然想到用機械。但是在當時,我國居然還沒有板栗脫殼機!要想用機械給板栗脫殼,就必須自己發(fā)明制造。這一道難題,像攔路虎一樣,阻擋了張士誠前進的路,硬逼著他自己想辦法。張士誠又不得不整天泡浸書海,苦思冥想尋辦法,找對策。他是在縣機械廠干過,對機械制造是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僅僅只是“了解”而已。他畢竟不是工程師,也不是技術員,只是一個勤雜工。發(fā)明制造又豈能唾手可得?他百倍努力,除了逛書店,泡圖書館外,還四處奔走,求師傅拜能人。不辭千辛萬苦,2001年冬,找到和他一起在縣機械廠干過的陳工程師,求他幫忙攻關。
其實,陳工程當時才三十四五歲,比張士誠小兩三歲。幾年前,他大學畢業(yè)分配到縣機械廠,不到三年就下崗了。一九九五年下崗后,他來到東莞,自己創(chuàng)辦機械制造公司,僅僅幾年,公司資產超過三百萬,這讓張士誠十分羨慕欽佩。
“陳工,你靠什么發(fā)得這么快呀?”張士誠見面就問。
“你說呢?”陳工見張士誠搖頭,靜靜地期待著,“這個……應該是靠科學技術,靠用知識找市場吧。我也說不清楚,反正是瞎干瞎闖唄!”
“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br />
“我認為應該還要加個‘人’字。只有人掌握了科學技術,才會有生產力。”
“對,人和科學技術,兩者要結合,才能形成生產力?!?br />
邊說邊笑,陳工領著張士誠來到了自己的辦公室,打開電腦。他要為張士誠設計板栗脫殼機,先在網上搜索資料。
一個月過去了,沒能找到設計思路;兩個月,仍然沒有眉目。第三個月,又過去了十幾天,張士誠每天閱讀尋找資料到深夜,這又是一個不眠之夜,他用冷水洗了洗臉,然后問陳工:“老伙計,你能告訴我,當年縣機械廠,生產的碾米機碾米的工作原理嗎?”
陳工又打開電腦,很快查到當年縣機械廠設計的碾米機圖紙,看了一會兒,他告訴張士誠:“在米刀和滾筒間有縫隙,稻谷進入縫隙,滾筒轉動使稻谷在米刀上擠壓,從而把稻谷殼剝掉……你是說……”
“是呀,采用同樣的原理,我們把米刀和滾筒的材料換成橡膠,能不能剝開板栗果的外殼?”
“……”陳工經過再三思考,最后說:“可以試一試?!?br />
他們終于找到了設計思路,接下來繪圖。經過多次描圖,做模型,再三修改,最后確定試制圖。在試制的過程中,又經歷千難萬險,為了找到最合適的橡膠,張士誠幾乎跑遍了全中國。北去哈爾濱,南下深圳;東往上海,西去重慶成都。吃的是方便面,住的是便宜旅店,不坐出租車,擠公交車,有時候還冒著炎熱的太陽步行。制出了樣機,又試驗,再改進,周而復始,反反復復,終于造出了板栗脫殼機。不但解決了自己的難題,還為這種板栗脫殼機申請了國家專利。在修梯田時,張士誠就想到將來要為板栗樹松土、除草、施肥,需要翻耕。如果靠人工一鋤一鋤地挖,那也費工費力,效率低,也要用機械。因而,他一不做,二不休,又親自設計并制造栗園翻耕機。
在陳工的幫助下,板栗脫殼機和栗園翻耕機制造成功。帶著這份喜訊,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張士誠從東莞返回。下了火車改乘汽車,在黃口下汽車,距黃土沖還有十幾公里不通班車。這十幾公里路,以前是條彎彎曲曲的小山路。后來幾個村子聯(lián)合,修了一條能通拖拉機的機耕道,寬只不過五六尺,上面鋪了少許砂石,坑坑洼洼,晴天腳上沾滿灰,雨天路滑泥濘難行。在這條道上過往,有步行的,有騎單車的,一兩年前才有騎摩托車的,能騎摩托車那當然是富裕人家。租摩托車出行,那也是奢侈的享受,一般的人寧肯步行,都不會出這個錢。張士誠為了出行方便,自己買了一輛摩托車,這次回家,為了省錢,他也不租摩托車,邁開雙腿,大步向前,思緒好像小孩子吹的泡泡——滿天飛。
是啊,人和科學技術分離,誰也不理誰,是不會有生產力的,也就不能創(chuàng)造財富。一個人如果這樣生活著,自然就貧窮。這是不是我這些年幾經奮斗,幾番失落,厄運不斷的根源所在?那么,人應當怎樣做,才能跳出厄運不斷的怪圈?……哦,應該主動去追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以知識的形態(tài)而存在,往往躲藏在“深山”“迷宮”,不易被人發(fā)現(xiàn)。你只有去找她,去尋她,去追她,去請她,她永遠都不會主動來找你。當你追住了她,捉住了她,請到了她,并應用于生產實踐,她就會為你服務,為你解決生活中的難題,為你迅速提高勞動生產率,并且百倍、千倍提高,甚至還會跳躍騰飛。所創(chuàng)造的巨大財富,才會滾滾而來!……哦,對了,以前進圖書館、泡書海、求師傅、拜能人的方法固然沒錯。還有沒有……陳工的電腦,還有他說的互聯(lián)網……他生產的許多產品也都是通過互聯(lián)網銷售,我的板栗……對,太好了!我也應該擁有……
湛藍湛藍的天空象空闊安靜的大海一樣,沒有一絲云彩。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撒播她的芬芳,送來了生活的歡樂和幸福。山上的杜鵑花絢麗多彩,爭奇斗艷,在微風中點頭致意,似乎是在歡迎張士誠的歸來。小鳥成群,飛去飛來,爭鳴不已,用它們那圓潤、甜蜜、動人心弦的鳴囀,似乎是在喚醒沉睡的大地,又似乎是在把春光點綴得更加嬌艷、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