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家國天下】茅屋.土坯房.樓房(征文.散文)
屈指一算,四十年一晃而過,靜坐回想,感慨萬千。
1978年春,我們家終于從借住的茅屋搬出來了。因為六十年初的那場年饉,父母領(lǐng)著五歲的大哥逃離靜寧老家,流落到關(guān)山林海的蒼溝。舉目無親的逃難人被好心的龔大爺收留,借住在他家一座低矮、昏暗的茅屋里。
茅屋矮小倒還罷了,關(guān)鍵是苫在屋頂?shù)拿┎莺兔衲昃眯酄€,每逢雨天,簡直是“雨腳如麻未斷絕,床頭屋漏無干處,”和野地里沒有大的區(qū)別。這也難怪,落戶到深山老林的人,十有八九都是背井離鄉(xiāng)之人,棲居之處都是匆忙搭建的茅屋,有的甚至就是借住石崖搭建的茅棚,能有一地容身已經(jīng)很不錯了。
隨著我們兄弟姊妹的陸續(xù)出生,矮小的茅屋顯得捉襟見肘,逼仄狹促了。那頹廢的茅屋也搖搖欲墜,眼看著不能繼續(xù)住人了,生性好強的父親決定修建一座自己的房子。
在那饔飧不繼的年代,修建一座房子雖然沒有登天難,卻也非易事。首先是缺吃,其次是請不起木匠,木匠不但要付工錢還要管吃管住,最重要的是沒有錢。開弓沒有回頭箭,父親下定決心要建房子。東借西湊,求爺爺告奶奶湊夠了買木頭的錢之后,我家的房子終于破土動工了。當時靜寧老家的五六個親戚追尋父親到關(guān)山,割竹子搞副業(yè),雖然異常艱辛,總能變換幾個油鹽錢,遠比在老家死巴巴的要好一點點。老家的親戚里有一個舅表爸,粗通木工活,父親借來村子里王二哥的木匠工具,舅表爸就充當了木匠的角色,其他的親戚幫助開挖基礎(chǔ),鄰居們輪換著幫助打土墻。每天的飯食就是兩頓洋芋菜糊湯和米玉面粑子,母親為此一直心存歉疚。親戚鄰居都曉得就這樣的飯食也沒有寬裕的,盡管出的牛馬力,卻沒有一個人彈嫌,齊心協(xié)力地幫襯我們修建房子。
斷斷續(xù)續(xù)四十多天后,我家的房子終于有了雛形——屋頂無瓦,有門無窗,但是比起那低矮的茅屋簡直是鳥槍換炮了!不等石板炕干透,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搬進了新房子。屋頂苫上洋麥桿,沒窗子的窟窿用日本尿素的尼龍袋子堵上,雨天雖然也滴滴答答地漏雨,但絲毫不影響我們住進新屋的歡欣。
直到住了一年多之后,我家的屋頂才苫上青瓦,墻窟窿上才有了窗子。那座土坯房一住就是十多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房子已經(jīng)嚴重傾斜,西山墻裂開了拳頭能塞進去的縫,岌岌可危。出于安全的考慮,再加上我們都已經(jīng)長大,不愿意再擠在一盤大炕上,父親做出了第二次修建房子的決定。
二次修建了一座五間的土坯房,無論是工程質(zhì)量還是門窗都比第一座房子好。修建第二座房子的時候,我家依然不富裕,因為我們都在上學,在承包地里勞作的只有父親,雖然不再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但經(jīng)濟還是緊張,用母親的話說就是連個看的錢都沒有。倔強的父親籌借加貸款,湊夠了修房子的錢,把建房子的工程包給了一個小建筑隊。不出一月時間,一座坐東朝西的五間土坯房竣工了,青瓦覆頂,棋盤門,花格窗,和旁邊那座滄桑的板板門,牛肋子窗子的老屋對比鮮明。也就是有了那五間土坯房,我們才實現(xiàn)了灶屋和寢室的分離。
建五間土坯房的貸款和借債,一直到九十年代末才還清,我們念不完的書和母親的病,使父親的口袋里從來沒有余錢。即就如此,父母對待生活的的態(tài)度熱情不減,從未哀嘆過和自卑過。
目不識丁的父親把七個兒女都送進了學堂,一個子女眾多,生計艱難,孤獨無助的外來戶,在二十多年的時間修建了兩座房子,這些是父母的驕傲,也是被鄉(xiāng)鄰褒揚的緣由。
世紀之交之后的第六年,辛勞一生的母親永遠離開了我們。我們都算學有所成,有了自己的職業(yè),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其時政府對林緣地域的山村實施整村搬遷,在林海里生存了六七十年的鄉(xiāng)親們遷居到交通便利的新農(nóng)村。父親雖然不能割舍老屋和流血流汗五十多年的土地,最終還是被我們接到城里居住。
關(guān)山林海中那片曾經(jīng)養(yǎng)育過我們?nèi)说耐恋?,人走屋空之后植被迅速恢復,野獸成群,山更青水愈秀,成了人們休閑旅游的好去處。年過八旬的老父親隔一段時間就嚷著要回去轉(zhuǎn)轉(zhuǎn),我們便陪著他再回故鄉(xiāng),在那飽經(jīng)滄桑的老屋里熬一罐罐罐茶,慢慢品味已經(jīng)逝去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