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煙火】求學三里畈(散文)
四十多年前,我是一個輟學在家務農的楞頭男孩,黝黑的皮膚,清瘦的身材,完全看不出這是一個年齡只有16歲的少年。那時,我只讀過四年小學,喜歡讀書,卻因文革停課而終止了學業(yè),渴望讀書成了我的夢想。母親見我有時在家一個人默默地翻著已經讀過的書本,一幅黯然神傷的樣子,心里非常難過。
一、入學
求學三里畈,是我人生最難忘的一段經歷。說起這段經歷,得從我初次遇見招生老師說起。至今,還記得當時的情景。那天,我隨父親來到縣政府招待所一間房子里,只見老師坐在床邊,朝我微微地笑著。這時,老師對我父親說,是這孩子嗎?
父親回答:“就是這孩子?!?br />
老師面對我,微笑著問:“你想讀書嗎?”
面對陌生的老師,我有些緊張,聽到老師問話,我像小雞啄米樣,連連點頭說:“想,想,我想。”我回答得如此懇切,就像害怕老師不要我一樣。
老師接著說:“那好,你寫個自傳吧!”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聽到“自傳”的字眼,什么是自傳,我一時懵了。老師見我呆如木雞的樣子,也許他也認為一個鄉(xiāng)下孩子,怎么會知道“自傳”這個人事管理體制中的專有概念呢!
老師平靜地對我說:“就是寫個你家庭情況和自己的經歷的說明。”
聽了老師的提示,接過老師給的紙和筆,我趴在桌上,不加思索地寫好了自傳。我能這么快地向老師交出自傳,應該得益于讀書時愛寫作文的結果。
老師正在嚴肅地看著我寫的自傳時,這時,我的心里,像敲起了小鼓一樣,咚咚地響了起來,直到老師看完自傳,評價說:“不錯,字兒也寫得工整?!甭牭嚼蠋熯@么好的肯定,我輕松地噓了一口氣,心里一下子踏實多了。
次年春的一天,吃罷早飯后,我身著黑色棉布衣服,腳穿解放鞋,懷揣著母親給的幾元零用錢,挑著木箱和棉被,別過流著眼淚為我送行的母親,走了三十多里路,前往縣城搭車去學校報到。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獨自離家,衣領上還留有磨破的小洞,褲腿上還有幾點未洗凈的泥巴,胸前口袋上別著父親剛買的自來水筆,耳聽著汽車車輪碾著沙石公路發(fā)出的沙沙聲,眼望著車窗外急速往后倒退的樹木,就是這百多里彎彎曲曲的公路,讓我的人生發(fā)生新的轉折。
當時的黃岡地區(qū)衛(wèi)生學校,是一所中等衛(wèi)生專業(yè)學校,校址設在羅田縣境內的三里畈。三里畈位于大別山南麓,四周山脈相拱,巴水河從畈中而過,中間是塊方圓三四平方公里面積的盆地,所謂三里畈,大概名出如此。當時的衛(wèi)校就設在河西的山邊。經歷三個多小時的車程,終于到達我人生第一次出遠門的目的地,即當時簡稱的“三里畈衛(wèi)?!薄?br />
我們這批新生是文革復課后招收的第一批學生,都是沒經過考試而推薦入學的,文化程度有初中或小學,年齡最大的近三十歲,小的只有十五六歲,其身份有農民,有學徒,還有赤腳醫(yī)生,真是五花八門,參差不齊。整訓結束,每個學生都向校方交了一份思想?yún)R報,內容主要是如何端正入學態(tài)度,遵守學校紀律,不負人民重托,學好專業(yè)知識,報效祖國和人民。寫的雖是認識和態(tài)度,但交的應算是一份保證書。
我們這屆學生屬于黃岡衛(wèi)校71屆,設有中醫(yī)、婦幼保健和藥劑三個班。因為推薦入學時,沒有選擇專業(yè)的自由,我是被莫名其妙的裹進了藥劑班。從此,黃岡衛(wèi)校71(三)班這三個數(shù)字,成了我人生一個特別的符號。
那天,全班學生首次集中到教室時,大家你望著我,我望著你,面面相覷,都不做聲。雖然彼此生分,卻也感到很新鮮。那些情竇初開的大男孩,眼睛骨碌碌地盯著女生,讓人感到好笑,也許他們正在心里比較著哪個女生最漂亮。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開始的一段相處中,男女生自分群體,互不搭話。就這樣一群來自各地的學生,我與他們共同經歷了兩年的同窗生活。
二、受業(yè)
開始上課了,我們接受的第一堂課是解剖生理學。鈴聲響過,只見一位體型微胖、態(tài)度和藹的女老師走進了課堂。老師微笑著作了自我介紹,接著嚴肅地表明她是我們班的班主任,這就是我第一次認識的徐老師。
學生們開始哄哄地熱鬧起來,有學生問:“老師,怎么沒有發(fā)新書?。俊?
看來,提問的學生象我一樣,因為文革停課,自然好久沒有見過、聞過那光鮮且?guī)в心阄兜男聲?。這時,只聽老師說:“你們這屆學生暫時沒有新書可發(fā),只能發(fā)刻印的講義?!?br />
“什么是講義?”又有學生提問。
也是??!我們這些原本應該繼續(xù)接受普通教育的孩子,只知道語文、算術之類的課文,哪里聽說過“講義”這詞兒。
老師好不容易平息學生的吵鬧后,說:“‘講義’就是每堂講課的內容!”后來才知道,那時還處在文革時期,醫(yī)學教材編寫已經停頓,很多學校也沒復課,所以根本無正規(guī)教材用于教學。
徐老師開始講課了,她將一摞印有字跡的紙,讓前排學生向后排傳遞。這就是我第一次接觸的講義,只有三頁紙,我對紙上的內容沒大注意,倒是被紙中那一筆漂亮的仿宋鋼筆刻字感了興趣,呆呆地注視了好久,直到老師將教鞭往黑板上敲了一下,我才聚精會神地開始聽課了。在以后一年多的時間里,就這樣每上一堂課,老師就先發(fā)幾張講義,有些學生還沒掌握好講義中的內容,講義卻已經丟失或撕破了。
我對第一堂的解剖生理學課印象很深。那堂課,徐老師首先講了解剖生理學在基礎醫(yī)學中的位置和學好這門課程的意義。為了加深學生對人體解剖的初步了解,老師帶我們來到了解剖室。當我們進入解剖室內,一股刺鼻的福爾馬林味撲面而來。這時,老師招呼學生圍到一解剖臺前,隨手揭開解剖臺上的厚膠被,幽暗的燈光下,只見一具赤裸的尸體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老師時而揭開尸體的皮膚,和肌肉組織,時而扒拉著尸體的內臟,邊指點邊講解著。面對這具令人毛骨悚然的尸體,只有大膽的學生近前好奇地觀看,小膽的女生則躲在人堆里,身體不停地顫抖。后來,每逢學校食堂有紅燒肉時,調皮的男生故意挑起解剖室的話題,讓女生一看見紅燒肉就嘔心起來。
因為我的文化基礎有點差,要想學好醫(yī)學知識,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第一天上課的時候,看到講義上就有很多不認識的字,更別說理解其中的一些醫(yī)學詞語。為了解決這種窘況,我用僅有的幾元零用錢,去買了一本新華字典,利用下課和晚上時間,一個字一個字的查找,再在不認識的字旁邊,注上該字的同音字,真是勤能補拙,大約一個學期后,認識的字數(shù)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倍多,由此也夯實了自己的文化基礎。
記得第一次上化學課時,一位中年男老師走上了講臺,他用目光掃視著教室的學生,當我與老師的目光對視的一剎那,驚喜地看到他竟是將我招到衛(wèi)校的周老師。此時,我心里不免一陣激動,臉兒也紅了起來,不好意思地望著有過相識的老師。周老師也看到了我,示意地點了下頭。自這次看到周老師后,我對他有種特別的親近感,
有一次,周老師關切地問我:“你的學習跟得上嗎?”
聽了老師的問話,我面帶愁容,無奈地回答:“化學太難了?!?br />
周老師說:“是啊,學化學起碼得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你這個文化程度確實難掌握化學這門課?!?br />
后來,周老師教了我一個蠻辦法,就是死記硬背,記熟所有的化學元素符號和化合價,多抄寫化學反應方程式等等。雖然化學這門課很難,可我對這門課卻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每上化學課,我專注地聽講,每當周老師準備或處理實驗用品時,我立即給周老師幫忙。就這樣,周老師也很喜歡我這個對化學有興趣的學生,有時,還專門給我開了小灶,使我的化學成績慢慢地跟了上來。
教我們專業(yè)課的女老師姓吳,上海人,早年畢業(yè)于南京藥科大學。吳老師講課時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讓學生聽得很入迷。有一次,一位同學請吳老師用上海話講課,老師真的用吳越方言講了幾句話,然后問:儂講的,你們聽懂了嗎?學生們好笑的連連說,聽懂了,聽懂了。吳老師的專業(yè)造詣很深,從化學到物理,從藥理到藥劑,可以說是無所不精。后來,學生們知道吳老師原是大學老師,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被打發(fā)到這山溝里教中專課。
有一次,吳老師與同學們閑談,她說:“像你們這樣學的專業(yè)課程,只算是藥學專業(yè)知識的皮毛而已,不過這點皮毛知識,可以應付你們今后的實踐,希望學生們今后在工作中,還是要好好地自學,補補今天的不足?!?br />
后來,我在工作中,確實湊齊了高等醫(yī)藥院校藥學專業(yè)教材,發(fā)揮鍥而不舍的學習精神,學完了這些課程。在學習過程中,確實體會到先前吳老師說過的話,學習藥學這門專業(yè),必須有很好的數(shù)學、物理和化學基礎,其難度之大,不亞于醫(yī)學專業(yè)。
帶我們這屆學生的老師中,還有一個對我印象很深的徐老師。徐老師每次講課時,很少站在講臺上,而是一邊在教室過道上來回地走著,一邊引經據(jù)典、旁征博引地授課,學生們一邊專心的聽講,一邊將目光隨著老師的走動而游動。當時,我們并不知道,徐老師每講一堂課前是來自農場,講完課后又回到了那個地方。
有一次,我和幾位同學去南湖農場收割稻谷,抵近農場時,看到了老師在農場住的矮屋真像是牛棚。晚上,我們和老師住在一間屋子里。
有一天深夜,老師獨自坐在屋外的草垛上,仰望著星空。我悄悄地來到老師面前,問:“老師,你在看什么?”
老師說:“我在數(shù)星星?!?br />
老師的心里真是在關注天上的星星嗎?望著老師黝黑的面容,少許花白的頭發(fā),還有眼角深深的魚尾紋,心想,一個正處中年的人,怎么這么蒼老?。?br />
我們是藥劑班學生,自然要上中藥炮制課。至今,還記得這門課第一堂課的情景。那次上班課鈴響,學生走進教室后,只見講臺兩邊放了張長凳,長凳上裝了把鐵刀,其它處還放了鐵鍋、篩子,簸箕之類的東西。同學們望著這些東西,紛紛議論了起來。有的說,難道要我們學做飯不成。有個男同學開玩笑說,肯定是的,這篩子、簸箕是女同學學的,將來她們做媳婦用得著。眾同學被他的玩笑惹得大笑起來。這時,班主任帶著一個鄉(xiāng)村老大爺樣的人走進教室。班主任說,這就是你們班的中藥老師,以后的課程歸他上了。這位老師也沒注意學生們驚訝的目光和表情,嘴里哼哼了兩聲,也沒作自我介紹,更沒見他拿著講義,只見他胯子一翹,立馬騎在凳上,手握刀柄,從懷里掏出了樣藥材,往刀口上一塞,嚓嚓幾下,如紙般薄的中藥片從刀口邊飛出。其實,我是見過藥師切藥的,此時,不得不佩服這位老藥師刀工的厲害。老藥師切完藥,這才說起切藥是中藥劑的基本功,接著講了切藥的姿勢,切刀的保養(yǎng)等等。老藥師說完了切藥,又端起了篩子,往篩子中倒了些藥材,只見他左手掌住篩子的一端,右手托起篩子的另一端,隨著他右手不停地旋轉,篩中之物也旋動起來。老藥師邊篩邊說,篩藥就是這樣篩的。藥篩完了,老藥師往簸箕中又倒了樣藥材,雙手操起簸箕,簸箕的一邊貼著他的腹部。這時,只見他屁股往后一翹,肚子往前一挺,簸箕稍向上一揚,簸箕中的藥材竟抖得離開了簸箕表面老高。老藥師邊有節(jié)奏地搖動著身子,邊說著簸藥的動作要領,學生們一時看得云里霧里一般。老藥師做完所有操作動作,也不問我們學熟了沒有,二話沒說,就走出了教室門,自此后,再也沒看到這位老師來上課了。
我們除了學本專業(yè)課程外,還附帶學了點臨床醫(yī)學知識。說是說臨床醫(yī)學,卻沒上臨床課,而是直接趕鴨子上架,從甩體溫表開始,接著學抹紫藥水兒,用聽診器、注射器等等。學醫(yī)學搶救時,老師倒是一桿子到頂,首先讓我們知道人若快死了,瞳孔是怎么樣的,呼吸是怎么樣的,脈搏是怎么樣的,掌握了這些體征,就要開始搶救了。教搶救課也是現(xiàn)場進行的,老師叫了位學生躺在講臺上,教我們怎么做人工呼吸。還別說,老師講的這些臨床基本操作,我在以后的巡回醫(yī)療中,在水利工地當保健醫(yī)生時,在還真用上了。
衛(wèi)校除了理論課外,還有實踐課程。在入校第二年下學期的一個秋日,老師帶我們去大畸山去采藥。大畸山距三里畈二十多公里,與麻城縣境毗連。那天,全班學生打著背包,舉著紅旗,唱著歌曲,浩浩蕩蕩地往大畸山進發(fā)。開始一段路程,大家興高采烈,一路說說笑笑,快抵達目的地時,學生們已是筋疲力盡,一幅無精打采的樣子。
大畸山到了,我們落腳的地方,是個三面環(huán)山,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這時,小村子里一下子涌來幾十個山外來客,讓好客的山里人真的為難了。找不到住宿的地方,同學們只好打地鋪或睡在木樓上。
秋日的大畸山,山下烏柏葉嫣紅,金黃的野菊開滿山坡,密林中小鳥兒在唧唧鳴叫,乳白的云兒飄在藍天上,幾座山峰緊緊簇著山下的小山村,太美了,真的太美了。這個美麗的大畸山,確實有很豐富的藥材資源,在一個多星期時間里,經隨行中藥老師指導,讓我認識了幾十種中草藥,見識了一門新的藥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