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宋詞里的李清照(散文)
知道李清照這個人,是從那首百讀不厭的小令《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開始的。
宋哲宗元符二年,即公元1099年,才女李清照,及笄之年剛過,時年僅十六歲,碧玉年華。因初到河南汴京,應(yīng)親朋所邀,吃飯,飲酒。酒醉之后,不顧親朋的勸阻和留宿,硬是獨自劃著輕舟回家。誰知道,由于喝醉了,又是夜晚,認不清回家的路,因此,竟然把輕舟劃到了荷花叢中。這可急壞了這位性情豪放的才女。使勁劃,再使勁劃。還是劃不動。熟睡中的江鷗和白鷺,被這不速之客驚得撲騰撲騰地紛紛自淺灘飛起。也許,詞人雖然是女子,但是骨子里卻為一個好強的男子。難怪,公元1151年,陸游的夫人孫氏,那時才十多歲,聰明伶俐。李清照想傳授其填詞。但是,看了李清照的作品后,孫氏認為其不似女子之作,填詞太難學(xué)了,女子根本學(xué)不了,故不肯從師于李清照。
智商與情商的高低,往往能成為決定一個人高雅還是平庸的基礎(chǔ)條件。穿越時空,回到公元1100年,時年十七歲的李清照,亭亭玉立,舉止端莊,雙眸善睞,多情善懷,才華滿腹。一場夜來的風(fēng)雨,讓室外的生靈接受了四季變換的考驗,同時,淋濕了室內(nèi)才女的醉夢。晨曦微露,躺在榻上,睜開惺忪的雙眸,望著朦朦朧朧的窗外,心事堆滿了小屋:懵懵懂懂,匆匆忙忙。時光悄悄在吟詩作賦中溜走,自筆墨揮灑中消逝。慕然醒悟,方知曉,已度過了十六七個春秋。驚嘆。惋惜。無奈。此時,最關(guān)心的,還是室外花園里的海棠花是否經(jīng)得起風(fēng)雨的考驗。于是,問侍女,屋外的海棠花是否還安然。侍女隨口說了聲:海棠花還開得好呢。才女不由得驚呼:如今已步入初夏,春花已經(jīng)遠去,海棠花不可能還開著啊。知道嗎?知道嗎?應(yīng)是青葉多紅花少?。≌f完,一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洋洋灑灑地潑墨于一紙素箋上。
由于當時家境比較寬裕,衣食無憂,才女李清照的填詞,自然而然地孕育著呈現(xiàn)精神領(lǐng)域悠閑的意境。隨著年歲的逐漸增長,女大十八變的李清照,在公元1101年新婚沒多久,就體悟到你儂我儂的相思之苦。于是,詞人所填的《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里,少了少女時代無憂無慮的童趣,多了些許兒女情長的婉約。
雪花飄飄中,“春信至”,春天似乎在遙遠的天際,已經(jīng)啟程。一路上,只見,清瘦的梅枝,著雪。梅花半開半放,冷艷,脫俗,旖旎。宛如庭院里,玉人翹首,披青絲,出浴,甩發(fā),化妝,著新妝。
或許,“造化可能偏有意”,對這凌寒獨自開的梅花憐愛有加,呵護精心,特地吩咐冰清玉潔的明月陪伴著她。是夜,月若霜,霜若雪,雪若月,月惜花。花在月與雪的陪伴中,構(gòu)成一名副其實的風(fēng)花雪月夜。瞧,酒樽中,酒的泡沫慢慢散開,自杯底飄飄悠悠,緩緩升騰。酒正酣,杯莫停,“莫辭醉”,一醉方休,那才對。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來。此花在俗世的鮮花中,如冰清,似玉潔,不施粉黛,更顯雅致,天生麗質(zhì),無與倫比。好花倘若正值盛開時,理當果斷地采擷,千萬莫優(yōu)柔寡斷啊。否則,花謝,無花時,只能空折枝了。切記,切記啊!是啊,好花,好景,理當珍惜,若錯過一時,將會錯過一生,遺憾終生啊。
填這首詞時,丈夫趙明誠在外奔波謀生計,李清照不得不獨守空房,靜候丈夫歸來。趙明誠生于書香門第,金石世家。金石,是一種雕刻在鐘鼎、碑碣、器皿等物件上,頌功紀事,抑或記錄某些值得銘記的事件、風(fēng)土人情或地域風(fēng)貌等,是當時眾多學(xué)者樂于研究的工藝。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一起搜集整理書畫金石,時常沉浸在金石上的文字里,體會遠古歲月的風(fēng)土人情。在那段花好月圓的年月,李清照的生活,堪稱她一生中的春季,夏季??墒牵环陼r的她,所處宋朝,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朝廷腐敗,虛匱。金人時常騷擾中原,導(dǎo)致原本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的生活漸漸枯萎,可謂好景不長。于是,夫婦二人不再像以前一樣耳鬢廝磨、夫唱婦隨,而是丈夫外出謀生,自己卻獨守空房,勞燕分飛。
在趙明誠外出謀生有一段時日,所有的情愫,感嘆,化為一種填詞抒情的沖動。那種沖動,猶如離弦之箭,一發(fā)不可收拾。夜已深,萬物靜,思念如故,情更濃。你瞧,春花早已凋零,夏日的青翠已枯黃,秋蟲的呢噥也聽不到了,唯有凌寒中的冷艷,宛如執(zhí)著的指尖,依然撩撥著詞人的心弦,讓裊裊馨香的樂音回蕩于心間。于是,詞人飽蘸深情的筆墨,以清麗的筆觸,用白描的手法,描繪出梅花的高潔與冷艷。借此冰雪中的冷艷,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情懷,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和矢志不渝的情志。堪稱一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宋詞。
其實,李清照所填的詞,大多數(shù)語言樸素,不用華美的辭藻,甚至有很多地方接近絮語。但是,正是源于此,其詞用字精煉,隱約,微妙;其意境傷春悲秋,有含蓄蘊藉之婉麗,柔美,卻無光景流連之局限;其手法情景交融,讓人身臨其境,不能自拔;其格律聲調(diào)和諧。正是此獨特的風(fēng)格,將其詞賦予了獨具一格的魅力,具有創(chuàng)造性,讓讀者讀起來如聞其聲于耳畔,如見其人于眼前,令人倍感親切,因此,百讀不厭。如那首《聲聲慢》(尋尋覓覓)尤其具備如上特點:
尋啊,找啊,已多年,不見蹤影。如今,見到的,仍然是凄清。凄清伴我,誰說我孤獨?說是春暖花開時候,卻又有倒春寒陣陣襲來,讓從容變得不知所措。獨自小酌,淡酒三兩杯,驅(qū)寒,拋煩擾,誰再管它天已晚,風(fēng)又急?那獨自飛翔的大雁,好似正黯然神傷。仰首,擦亮醉眼,仔細觀望,原來彼此早已相識。
低首,滿地青綠已不見,黃葉堆積滿地。枯枝,殘葉,不是舊時模樣。春夏已遠去,青春不再,還有誰能青睞?心事再一次堆滿空房,撫摸著孤獨的窗兒。咦,原來明亮的窗戶,怎么變得這么黑呢?時值黃昏,細雨中,窗外的梧桐樹,淅淅瀝瀝著無助,凄迷,凄冷。此情此景,用一個“愁”字,怎么可能形容得了呢?
此詞立意很單純,寥寥九十七字,就把寂寥卻坦然的心境抒發(fā)得恰到好處。時年,詞人五十多歲,乃知天命之年。此詞可以說,是李清照大半生的高度概括。
丈夫趙明誠,才華橫溢,與李清照恩愛有加。公元1127年,金人入侵中原,趙明誠與李清照南渡。為便于南渡,丟棄了許多金石和古卷?;楹?8年,即公元1129年,金兵入據(jù)中原,靖康之變,宋欽宗和宋徽宗被俘,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gòu)在應(yīng)天府南京繼承皇位,南宋誕生。趙明誠英年早逝。趙明誠去世后兩年,金兵再一次入侵中原,李清照帶著多年苦心創(chuàng)作和收集的金石古卷,踩著宋高宗的足跡,自汴京至臨安,再一次南渡??墒牵煊胁粶y風(fēng)云,“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屋漏卻遭連夜雨,禍不單行,她所帶的金石被偷得蕩然無存??v有博大的胸襟和超凡脫俗的心態(tài),也難以抵擋那“晚來風(fēng)急”。之后,為了生存,草率嫁了張汝舟。后夫張汝舟,靠履歷造假步入仕途,實乃酒色之徒,輕薄之人。并且,時常對詞人實施家暴。李清照與張某生活不到半年,終究忍受不住其無知和很濃的市儈氣息,將后夫告上衙門。二人自然分道揚鑣。獨自一人生活的李清照,在兵荒馬亂、動蕩不安的年月,失去了經(jīng)濟支柱,時常食不果腹。至此,大悲大喜的年華早已不復(fù)存在,于是,僅用似與鄰里閑談的口吻表述這種中年喪夫、顛沛流離的生活狀態(tài),讓人在如此絮語般的音韻中,細細領(lǐng)略人生之大悲,可謂一言蔽之的神來之筆。這原本是一種尋常情愫,人所具有??墒牵棺x者感到其情感雖純樸卻熱烈,能恒久在人心中繚繞,有一種玄而又玄的魅力。字里行間,似乎都在氤氳著人間正道是滄桑的感嘆。而每一字詞又錘煉得不落痕跡,似渾然天成。尤其是疊詞的運用,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屢屢而不匱乏。起承轉(zhuǎn)合達到爐火純青,回環(huán)而有緩急。緩急,又稱得上節(jié)奏感錯落有致。富有音樂美的恰到好處,形成清耳悅心的音韻。
宋詞,始于漢,起源于先秦的《詩經(jīng)》《楚辭》等古韻、古代散文和漢魏六朝的古代詩歌,是人們在勞作時或茶余飯后對生活的感觸。因此,其為長短句,既有古代散文描寫細膩、詩歌富含弛張力等特點,又有符合平仄格律要求的音韻美:或如古韻繞口,或如詩歌瑯瑯上口,而意境給人以想象的空間,讓人遐思飛揚。正是如上緣由,李清照對填詞的理解為:宋詞是獨立的文體,與古韻、古代散文和唐詩相似,卻又區(qū)別于如上三者。李清照生于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擅長散文,母親王氏也能賦詩作詞。在此文學(xué)氣息濃郁的家庭里,李清照汲取了散文與詩的優(yōu)點,將宋詞理解成似散文不是散文,似詩不是詩的文體。并在其婉曲的筆觸下,結(jié)合其女性特有的柔美和與生俱來的文學(xué)天賦,以靈巧的手指,將生活中的瑣碎,與自身的所思所想,潑墨成一篇篇余音繚繞、桂馥蘭香的宋詞佳作。李清照尤其反對的,即是用作詩的方法來填詞。才女認為,宋詞的魅力,就在于如數(shù)家珍、如歌如泣的長短句,不分行,蘊涵著縝密的心理描寫,便于抒情達意的同時,卻又不乏音韻美。
自古至今,但凡文人,作詩填詞寫文,其作品里,都不免隱含著自己,更能體現(xiàn)所生存的時代背景。時代背景興,作品立意則興;時代背景衰,作品立意則衰。尤其像李清照這樣一個多才多藝,心境原本彌散著馨香的文人,倘若朝廷不腐敗,無戰(zhàn)事,國泰民安,那么,其晚年的命運,就不會那么多荈。如若命運不多舛,才女晚年的作品,毫無疑問,應(yīng)如少女時代的清麗——豪邁中透出婉曲,柔美又不失脫俗。然而,由于南渡后,詞人的生活,不再像之前無憂無慮。曾在海上體悟過海浪的她,久經(jīng)大風(fēng)大浪后,填詞不再局限于閨閣中的那種個人情感里,卻是老陳與坦然?,F(xiàn)實很殘酷。才女無奈過,絕望過,而對美好生活的渴求,卻尚未泯滅。她始終堅信,天帝很慈善,待眾生,總是和顏悅色的,總會把蒼生自苦難中拯救出來。這種豪放性情與不忘初心的情志,在那首《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里凸顯得淋漓盡致。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回天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xué)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fēng)鵬正舉。風(fēng)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天連云,云接霧,星河好似那次乘船時所目睹的千帆,隨風(fēng)起舞,壯觀,卻又令人心驚肉跳,不知何去何從。正在躊躇間,恍恍惚惚,飄飄悠悠,來到天帝的住所,聽到天帝親切的話語,主動而和藹地,問我到底要去哪兒。其實,迷惘的我,何嘗知道自己的歸途在何方?只是覺得,路太長啊夜更長。唯一慶幸的,詩文偶有驚人的詞句,尚可自慰。大鵬正欲展翅之際,詞人陡然興起,大喝一聲:風(fēng)停住,趕緊把我所乘坐的輕舟吹到蓬萊島去。讀到此,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絕。此乃大手筆是也!這首詞,可以說,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手法作品中的經(jīng)典。
詞人將南渡時,在海上的經(jīng)歷,大半生的跋涉,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無奈,結(jié)合在夢境里,幻化出一首集敘事、感悟為一體的填詞。值得一提的是,傳統(tǒng)的填詞,一般為上闕寫景,下闕抒情;而這首詞,卻打破了常規(guī),完完全全就是一首具有散文風(fēng)格的敘事詞。
這首詞,寫于李清照的知天命之年。早年生活寬裕,中晚年生活困頓,居無定所,還被后夫張汝舟報復(fù),慘遭牢獄之災(zāi)。原以為,一路追尋的宋高宗,一定會把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中原百姓解救出來,但是,南渡,宋高宗顯然只是為了自己逃命,根本沒有把中原百姓的前程看得那么重。詞人起先還對宋高宗充滿信心,并把自己后半生的希望寄托在這位人君身上,殊不知,一番艱辛的跋涉,換來的是心灰意冷。走出如煙如霧如云的夢境后,她陡然醒悟:歸路,并非天宮,更不是表面繁華,其實卻動蕩不安、危機四伏的南宋,而是遠離兵荒馬亂等紛擾的蓬萊仙島。至此,隱含著李清照用畢生的經(jīng)歷,所提煉出來的生存之道,字字珠璣,一語中的:亂世里,拯救自己的,不是救世主,也不是皇帝和天帝,而是大徹大悟的自己。這種亂世,再怎么努力和堅守,也只是愚忠,徒勞無功。再也不去追尋,也不去問誰了。從哪里來的,就回哪里去吧!李清照用簡短的六十二字,將即將滅亡的南宋,批得一無是處,不愧被后人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填完這首詞,沒多久,詞人果真去了蓬萊仙島,去尋求那無憂無慮的“玲瓏地”。南宋在詞人辭世后,逐漸走向覆亡。
雖然,詞人飄蕩于江湖,最后不知歸向何方,但是,在那個不堪的朝代,她超脫了困頓,精神早已釋然。正如李清照在她所有填詞里隱含的,不忘初心,一往無前,不計得失,榮辱不驚,脫俗,超然,就是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