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過了臘八就是年(散文)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句兒歌我第一次聽說,是在有一年的春晚,那個叫做鄧鳴賀的小男孩,手里拎著個小燈籠,一搖一晃的,邊走邊唱著。自那以后,逢到臘八,我就一定會想起那個白白胖胖,明凈可愛的小男孩。聽聞那個孩子已然因病離世了,但很感激曾留下的那個喜慶美好的瞬間。
臘八節(jié)之于我的家里,還是比較重要的一天。因為從這一天起,家里就要備年了。
我的姥姥生長于農村的大戶人家,后又嫁于省城的大戶人家,故而對于許多傳統(tǒng)禮俗都有很多的傳承。雖然到我小時候的那個年代,家里已經(jīng)不那么講究了,但是姥姥依然會循例,“小隆重”地過臘八節(jié)。
每年剛進臘月,姥姥就早早地在日歷上圈出臘八的具體日期,提醒自己不能忘記。
到了臘八那天,天還沒亮,姥姥就起床了,還要趕著我們全家都起來。她說習俗里講究,這一天要祭灶神,她們通常稱為灶王爺。傳說臘八這天,灶王爺要登天去向玉皇大帝匯報一年的人間疾苦,所以一定要趕在灶王爺?shù)翘烨捌饋?,舉辦祭禮。在姥姥看來,這是個嚴肅而神圣的主題,必須認真地完成,才能保證來年一家人的豐衣足食。
姥姥說,早年間,她們都會在廚房的墻上張貼灶王爺?shù)漠嬒?,意即“請灶神”。灶王爺就這樣目睹見證著一家人的柴米油鹽,然后被人家虔誠地祭拜著,祈求著能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說說人家的好話,訴訴人家的疾苦,請玉帝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保佑一家人衣食無憂。
住在城里的人家,灶王爺?shù)漠嬒褡允遣辉購堎N了。事實上,我也不記得畫像上的灶王爺是什么模樣,大抵跟那些中國古典的神神怪怪都差不離兒吧。沒了畫像,姥姥就在心里祭灶爺。她總是一邊在廚房里忙忙碌碌,一邊嘴里念叨著:“灶爺保佑,灶爺美言,保佑我兒孫有糧有肉”。我便倚在廚房門邊,聽著姥姥的念叨,眼前就浮現(xiàn)出了米糧滿倉的場景,當然,還有一碗碗香氣噴鼻的紅燒肉,那簡直太美了!
但是姥姥說,臘八這天,家里一定不能吃好東西。反而要吃些簡單的。她說不同人家的講究不同,有些人家會做臘八粥,說糊粥可以堵了灶爺?shù)淖?,讓他登天后,在玉帝面前不要亂說。我家里不喝臘八粥,姥姥說我們要把家里的剩飯都吃掉,那是吃給灶王爺看的,看看我們的生活多疾苦;然后她會用玉米面糊糊去堵灶王爺?shù)淖欤屗粨煳覀兒玫脑掝^說。于是,這天我就總是嘟著嘴,跟著家人吃剩飯,或者吃饅頭,面條,沒有任何葷腥。于是姥姥就不停地哄勸我,說忍一忍啊,過了臘八就是年,就有吃不盡的好東西了。
這個我信。在我的記憶中,每個臘八后,姥姥就會格外忙碌起來。每天家里都會添置許多新的年貨,鄉(xiāng)下的親戚也會來送年豬,姥姥還會去菜場灌香腸,殺雞宰鵝,那是真格兒的豐盛年景兒。當油果兒油餅兒裝滿壇,當雞鴨魚肉都噴著香,萬家燈火里,就滿滿都是吉慶和歡愉了。
婆母家的臘八則沒有那么重要的祭禮和習俗,不過也有自己過臘八的方式,比如泡制“臘八蒜”。婆母會取了干凈的玻璃瓶來,剝好許多蒜瓣兒,洗凈晾干,然后放入瓶內,再倒進去大半瓶醋,加入一些白糖,封緊了瓶口,擱置起來。到了年三十兒的夜里,婆母家里就會邊看著春晚,邊包著餃子,然后在鞭炮聲中迎新吃餃。這時候再取出臘八蒜,倒出那醋汁,把餃子蘸著醋汁吃,醋汁里有蒜香味兒,還有酸甜味兒,正是口齒生津的好口感。
讀大學時,同宿舍的姐妹來自全國各地,自然各有各的臘八習俗。我上鋪的小姐姐,家里就要做臘八粥,做好了,家人就用保溫桶裝了帶來,給我們大家分享品嘗。那是熬制稠糊的香濃的八寶粥,粥里有枸杞,有銀耳,有蘭州特產(chǎn)的百合,還有葡萄干,核桃,蓮子,桂圓,紅豆,喝起來香香甜甜,唇齒留香。小姐姐的媽媽說,可不是用高壓鍋簡單烹制,而是她清早起來,守在廚房里,用慢火熬制的。一桶自己熬制的八寶粥,讓我們這些出外求學的孩子,在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里,感受到家的溫暖和關懷。
幾年前的一個臘八前夕,恰是我人生的低谷。經(jīng)歷了許多磨難和坎坷后,心便如同那個冬一般,冰冷冷的。當萬家燈火交相閃爍時,我獨自站在街邊,看著來來往往匆忙的身影,悵然以及茫然。便又想起了鄧鳴賀小朋友邊走邊唱的情景:“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是年?!笔前?,臘八到了,年還會遠嗎?年,就是迎春,春天到了,希望還會遠嗎?
友人來邀,臘八晨同去山寺分粥,便欣然同往。相傳這天也是釋迦摩尼成道之日,僧眾派粥,便也滿是祈福和佑護之情。于是虔誠地排在隊伍之中,虔誠地接過小僧遞來的一碗粥,虔誠地誦一聲“阿彌陀佛”,虔誠地嘗完,直到碗底。該也是清靜了心底繁雜,清新了來日方長。
于是,幾分釋然,我笑了。
如今又是幾度春秋,我還在人生的征途中不懈奮進。不同的是,我變得格外珍惜每一個臘八節(jié),珍惜記憶中那些屬于家人的臘八,珍惜歲月中每一個相伴相守的臘八。
正所謂:“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