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曉荷.煙火】豬頭山(散文)

精品 【曉荷.煙火】豬頭山(散文)


作者:深深山人 布衣,422.3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288發(fā)表時間:2025-01-16 22:09:04
摘要:豬頭山名字很土,但是在我家譜中很早就有記載:300多年前,我家族入川第二代彭珍祖公就在此筑廬而居(當時此地隸屬于高縣),繁衍生息。它是我家族的發(fā)祥地。

豬頭山名字很土,但是在我家譜中很早就有記載:300多年前,我家族入川第二代彭珍祖公就在此筑廬而居(當時此地隸屬于高縣),繁衍生息。它是我家族的發(fā)祥地。
   豬頭山是一座平凡小山,坐落于筠連縣新場鎮(zhèn)東北南約500米筠維公路旁的南廣河支流鎮(zhèn)河西岸。垂直高度約30米,南北長約400米東西寬約200米。形如一個向東翹首,鼻孔朝天的碩大豬頭。山之東面,清澈的鎮(zhèn)舟河從其下經(jīng)年累月流過。此山背靠維新場鎮(zhèn)后的連綿高大的群山,西南是深幽的寨子溝,舊時溝中溪水流經(jīng)豬頭山西面山麓后在匯入鎮(zhèn)舟河,正對西面半山腰是舊時維新通往平寨陸路要道,此路一路向北,在起起伏伏的山坡上蜿蜒前行;面南是一里路遠地方現(xiàn)維新場鎮(zhèn)所在地。故豬頭山西、北、東三面環(huán)水,南為陡峭的懸?guī)r,于是便成為一個險要之地。
   站在高處一覽豬頭山周圍地形,形如一朵夏日盛開的蓮花,豬頭山如同蓮花之蕊。四周山巒如花瓣將其拱護,鎮(zhèn)舟河就是這朵蓮花取之不盡的血脈,約一里外的維新場鎮(zhèn)就是蓮花之側(cè)豐腴的荷葉。
   雖然我老家高坪鄉(xiāng)離維新有近100里路程,但因為維新是我三百多年前的祖籍地,所以對這方土地,這方山水總是不免心心念念。
   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豬頭山,也從此山前經(jīng)過數(shù)次,但從來未曾登臨過。
   登臨豬頭山一直以來都是我的一個愿望。
   今歲臘月初十,與十余族人,終得登臨此山,尋祖先的足跡,感受先人為求生存而費盡心智的艱辛,緬懷先人為家族繁衍所作的巨大貢獻。
   我等一行十余人從維新場鎮(zhèn)出發(fā),在族侄經(jīng)儒的向?qū)?,步行十余分鐘,來到豬頭南方山下,沿舊時去平寨故道,從寨子溝口沿山向北,至豬頭山對面山腰,與豬頭山頂處同高之處,只見約三十米外的豬頭山上林木繁密。我們再折東下山至谷底。谷底原為寨子溝溪水經(jīng)流之道(現(xiàn)已改道),溪石大小突兀,怪石嶙峋,幾乎無路可走。
   我等從豬頭山西南山腳斜坡處開始登山。此時腳下的平地處我猜當是彭珍祖公墳塋所在地。家譜記載:康熙七年,宏義祖年將三歲,一夜父母俱歿。宏義祖在死母身上坐著哭泣。仆女(姓氏無從考證)將宏義扶帶,禱告神靈,保護義祖。仆女身居女流,無主設計,將珍祖夫婦背出,葬于豬頭山后溝口巖下,二人同葬一地。其后,溝漲洪水,沖毀而無蹤跡。時年宏義僅三歲。女傭從此成為宏義養(yǎng)母,將其撫育成人。從一個女性的體力,還慮其當時女性纏足,要將兩個主人遺體從這陡峭山路背負下山,其艱難可想而知。養(yǎng)母作為一個出生在山區(qū)沒文化,沒地位的女性,在危難之中顯出了女性博大的胸懷。她在主家災難性打擊降臨之時,沒有逃避,而是為主人料理后事,將年幼家主養(yǎng)育成人,那份母性的仁慈,那份對已故家主的忠誠,真的可以感動天地,這樣的人格當與山岳共存。以一己柔弱之身,從失去主人的無助與茫然中毅然頂起一個傾覆之家,養(yǎng)育不更世事年僅三歲的幼主,今日維新彭氏人丁繁衍至千,念此,不免心潮起伏,澎湃萬千。此地坡度約為50度,從陡峭地形來看,一個女子要將珍公夫婦形骸背負下山安葬不是一般難度,估計當是在鄉(xiāng)鄰合力協(xié)同下共同完成。在此姑且稱珍義公養(yǎng)母為維新彭氏義祖母。所以我族對義祖母那份天高厚土般的恩德當建廟塑像以祭,代代相傳。對義祖母后世子孫,當永遠視如血脈親人。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是國人傳統(tǒng)道德標尺之一,更何況是義祖母對宏義祖公十余年的養(yǎng)育之恩呢?
   我們對珍公墓址進行大體分析,應該在豬頭山西南面巖石下方,面向西南維新方向。當時為亂石相壘,雜草相掩,以至后來某年從寨子溝沖瀉而來的洪水,將墳塋遺骸帶走。珍公夫婦魂靈得以進入鎮(zhèn)舟河,匯入南廣河,最終進入長江。如果此時宏義公已稍明世事,睹父母墳塋一夜無痕,是何其絕望與無助。但現(xiàn)在我又想,珍公夫婦是幸運的,一江河水,將他們魂魄一路過峽出川,送到九江湖口,他們終于見到了父親之經(jīng)公心心念念的鄱陽湖,他們是不是逢人就問:“老表,請問吉安府,吉水縣王屯鄉(xiāng)還有多遠?“鄱陽湖水融匯了來自吉安贛江之水,在湖口與長江匯合,珍公終于替父母完成了要回老家看看的意愿。他們含笑而去,消失在鄱陽湖與長江交匯的浩瀚煙波之中,至于那遠在蜀地川南深山的年幼兒子,他們有無限的不舍,但是實在管不了那么多了。
   從豬頭山西南山腳,我們便沿著陡峭的山路往山頂攀爬。這路實在太陡,其實根本沒有路,我們是在密林和草莽中艱難前行,不得不攀附著身邊的樹木、雜草、巖石,一步一步地往上前行。我們就是想看看,這山上哪里有能容得下一處房舍的平地。能否再覓到一點點基石墻垣的痕跡。在離谷底約20米高度的地方有一個約七八十平方的平地,這里長滿了雜木,往山頂方向有一個土坎,我猜想此地是不是珍公房舍地址所在。此時已到山頂?shù)淖迦撕艉埃嚎靵砜?,這山頂更有可能是房舍原址。我便又往山頂上攀。從此處到山頂有十六七米高度,山頂上較平坦,有石塊壘疊痕跡。但整個平坦處面積大約在四十個平方的樣子。在此筑廬,實在太窄。換個角度,如果我是珍公,我不會將廬筑在山頂之上,原因如下:一是太高太顯眼,如有強人兵荒,遠處一覽無余,很容易成為侵擾的目標;二是太窄,生活范圍空間太?。蝗翘kU,四面都陡峭,對小孩來說,稍不留神,便有可能發(fā)生墜落事故;四是無遮擋,無論夏天的烈日還是冬天的寒風,都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五是取水更難,在山頂更高,坡更陡,到谷底取水更不便;六是在山頂對于火災的防范處置更難;七是從居住風水的角度講,居所當有背向。所以我個人覺得山頂極有可能是珍公開墾的一塊耕地,或者是晾曬莊稼的場所。
   從客觀上看,豬頭山不適合居住,條件與五百米之外的維新場鎮(zhèn)相差甚遠,珍公為啥選址在此?我想應該是迫于現(xiàn)實。
   珍公是我族入川第二代祖公,出生于長寧縣雙河場的石馬灣,隨父之經(jīng)公顛沛流離于川南長寧、高縣等地十余年,在高縣南河街時成家,終在平寨下場壩仙人灣居住十余年。祖先何以一步一步遠離繁華之地到此窮鄉(xiāng)僻壤?實為現(xiàn)實的無奈。作為一個外地人,無依無靠,又生活在改朝換代,兵荒馬亂的多事之秋,能生存下來是最高的期望。故此能遠離禍患就盡量的遠離,且越遠越好。根據(jù)家譜記載,之經(jīng)公歿于崇禎十三年,三年后就發(fā)生了甲申之變,明朝滅亡。在這個改朝換代,時局動蕩之際,人之生命賤于草芥。四川再攤上個殺人不眨眼的張獻忠,其視人命不及螻蟻作風一定風傳到平寨下場壩仙人灣的珍公耳中,為安全計,他便決意搬家到更偏遠離平寨場鎮(zhèn)近二十里地之外豬頭山。此地還有一個有利條件是離粑粑店其父母墳塋較近。
   豬頭山遠離了集鎮(zhèn)平寨,前方是鎮(zhèn)舟河,可以撐竹筏一直到南廣河,更遠便是到敘州進入長江。后方是維新到平寨的要道,如此交通條件,對于時局信息的掌握會更及時,更利于應變。此山三面環(huán)水,四面陡峭,遇到兵匪侵擾,從防守到撤離上都有較好條件。而且處于荒郊野外,土地的獲取成本會要低,更易于生存??梢娬涔x擇在此筑廬,是現(xiàn)實選擇和智慧考量的結果。
   珍公最大的痛苦是先后生了七個女兒,無繼承香火之人。在古人倫理與生命追求上,最怕的是無子嗣,十余年來無論是求神、拜菩薩、跪祖先、找郎中還是尋偏方,對子嗣追求達到一種瘋狂的程度。終于他誠心感動上天,在四十二歲之時,宏義公來了。我想宏義公來臨之時,珍公內(nèi)心忐忑無異于命運對自己生死的判決。猜想是老天對自己的繼續(xù)懲罰,讓第八個女兒降臨,讓自己的香火無以為繼,最終在蜀南連綿深山中行將湮滅?還是老天憐其孤苦無依,十多年來的虔誠執(zhí)著,厚德篤行,為自己的香火終于送來一盞明燈?終于宏義一聲洪亮的嬰兒啼哭,為父親珍公映紅了豬頭山上整個天空。珍公十余年來思想上的陰霾終于艷陽高照,萬里無云?!吧n天呀,你終于為我睜開了眼!”珍公懷抱著懷中的男嬰,自己生命延續(xù),這個比自己生命還要貴重的命根子,他長跪于地,直面西北父親之經(jīng)公長眠的方向高喊:“爹,感謝你的護佑,我有兒子了!”珍公,此時四十二歲,那張被歲月打磨得粗糙黝黑的臉龐早也淚流滿面。
   此時,我可以暢想出兩個畫面。
   夜深了,四周的群山黑漆漆的。不時還從山林中傳來一聲聲孤單的鳥叫。豬頭山上,一個窗戶中散發(fā)著昏黃的燈火。燈下蚊帳中,珍公將小小的宏義護在手彎里,此時是盛夏,暑氣很重,不時有蚊蟲在嚶嚶地飛著。珍公看著懷中的兒子,眼里是無限的憐愛,他不停地用竹扇驅(qū)趕著蚊子。宏義在父親的懷抱中恬然靜睡。珍公對老伴周氏說:“你還沒有到過我們江西吉安,聽父親說,我們來自江西布政史司吉安府吉水縣王屯鄉(xiāng)?,F(xiàn)在大清朝了,叫江西省吉安府吉水縣王屯鄉(xiāng)。我們的老家在四十四都的棋盤嶺。父親曾多次對我說過,等有錢了,要帶著我回一趟棋盤嶺。等我們的宏義長大了,我們一家人,一起回一趟王屯鄉(xiāng)的棋盤嶺,讓宏義看看爺爺出生的地方,我也去拜祭一下我們祖父、祖母以及其他祖宗的墳。我要讓老家的族人看看你這個四川媳婦,這些年,你太辛苦了,你終于為我們彭家延續(xù)了香火!”周氏緊緊摟著珍公,暢想著回到夫家祖籍地的美好情景,一臉幸福,并悄然睡去,這些年,她太累了。
   陽光下,豬頭山頂,珍公四十五歲,宏義公三歲。宏義看到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前面的豆苗葉上,他邁著蹣跚的小腳步,伸出小小的手掌要去捉蜻蜓,而他另一只手被父親緊緊拉著,父親警醒地告誡兒子:“宏義,不能再往前,下面是懸?guī)r,摔下去會沒有命的。記住,沒有爹在,你切不可一個人上山頂”。珍公將宏義摟起來,這時前面的河面上正有竹筏經(jīng)過,放筏的人站在筏頭一邊唱山歌,一邊撐竹篙。珍公指著河中的竹筏對兒子說:“宏義,這是筏子,可以漂到很遠的地方。聽你爺爺說,沿著這條河,可以一直漂到我們的老家江西的鄱陽湖,你快快長大,我送你到鄰近的筠連縣去讀書,等你將來當官做大事了,我們一家回爺爺?shù)睦霞彝跬袜l(xiāng),去給太爺爺,太奶奶掃墓。為你爺爺盡孝心?!比龤q的宏義聽不懂父親在說啥,他一心想著那草葉上的蜻蜓。
   畫面很美好,是我遐想而成的。最殘酷的現(xiàn)實是后來的某個夜晚,珍公夫婦突然去世了。家譜并沒有標明死因,夫婦兩人同時去世,可以猜測為嚴重的傳染?。焕讚?;食物中毒;重物砸中;大雨出現(xiàn)險情,一人摔倒,一人施救,造成同時遇險……死因應該屬于疾病、天災或意外,而非人禍。就這樣,宏義公三歲就成為了孤兒。有幸得到義母忠誠、大愛,歷盡人世苦難,終得生長成人。我族由之經(jīng)公入川繁衍至今,分別是之、經(jīng);宏、天、于、正、玉;復、廷、以、澤、世;從、經(jīng)、原、有、德十七代,現(xiàn)有人丁近千。分布主要在維新、樂義、鎮(zhèn)舟三個鄉(xiāng)鎮(zhèn),還零星分布在高坪,沐愛等地。
   我們一行人在山頂放眼遠眺,思先人艱辛,無不感嘆珍公先祖所選的這個地方是風水寶地。原來只覺得這豬頭山是一個平常小山,我們其中多數(shù)人未曾登臨,少數(shù)人登臨時也不曾站在家族情感的角度去體會。此時在這山上,如站在蓮花之蕊,四方山巒如花瓣拱護,前方鎮(zhèn)舟河滔滔不絕,一路向前,不舍晝夜,仿佛引領著彭氏后人,走出大山,走向廣闊的天地。
   斗轉(zhuǎn)星移,豬頭山上的樹長高了又砍了,又長高了,又砍了。豬頭山上的人來了又走了,走了又來了。此時,它長滿了無數(shù)的雜草樹木。是它見證了我們祖先的苦難與艱辛,是它見證了我們家族的壯大與強盛。它默默無語,什么也不說,其實它什么也都說了。往者不可追,來者猶可諫!緬懷先人,最好的方式是做好當前的自己,走好未來的路。
   我們在這山頂,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這是我們維新彭氏的發(fā)祥之地,是風水寶地,是我們的“井岡山”,我們有責任重視豬頭山,保護好豬頭山,打造好豬頭山,宣傳好豬頭山。
   我申請了一個維新彭氏家族公眾號,擬將“豬頭山”作為公眾號名稱,讓豬頭山成為我們維新族人精神上的圖騰。
   此次登臨者有族叔世明;族兄從海、瑞軍、登喜、從前;族侄經(jīng)武、經(jīng)良、經(jīng)儒、經(jīng)兵、書剛,算上我共十一人。
  

共 4717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讀完這篇文章,心中感慨萬千。它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生活的真實與美好,讓我們在閱讀中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和力量。文章以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思考,探討了一個我們都熟悉卻又常常忽視的主題。作者通過生動的描寫和精彩的敘述,將一個個場景和人物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使我們仿佛身臨其境,與主人公一同經(jīng)歷著喜怒哀樂。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見解,讓我們對這個主題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我們能從中看到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人性的洞察,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這種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是文章最打動人心的地方。感謝賜稿曉荷。作者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卓越的文字功底,為我們帶來了這樣一篇好文章。佳作推薦共賞,這篇文章值得每一個熱愛閱讀的人去品味。它不僅能夠讓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寧靜的角落,靜下心來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還能讓我們感受到文學的魅力和力量。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讀到這篇文章,從中獲得啟發(fā)和感悟?!揪庉嫞和粽鹩睢俊窘骄庉嫴?精品推薦202501190024】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汪震宇        2025-01-16 22:11:33
  作者筆下的豬頭山滿是故事,家族先輩的過往娓娓道來,情真意切。感謝賜稿,這佳作不容錯過。
2 樓        文友:汪震宇        2025-01-16 22:12:54
  太愛這篇關于豬頭山的文章!作者細膩講述家族歷史,字里行間皆深情。
3 樓        文友:何葉        2025-01-19 14:46:26
  恭喜精品!佳作點贊!精品點贊!
何葉
4 樓        文友:芹芹森        2025-01-19 20:31:38
  恭喜老師獲得精品!
共 4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