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星】3650,征服高山(散文)
2003年,我開始寫作,注意到一條信息,教授朱永新發(fā)布一條公告,意思是天天寫作,每天至少1000字,堅持十年,寫出3650篇,必定成功。
對于“成功”二字,從小,我就充滿太多的企望,覺得這是天邊的云朵,雖然美麗,但根本不可觸摸;像天山的雪蓮,具有神奇的功效,卻不是我等普通人所能得到。特別是像我這種窮人家的孩子,窮到骨子里,連飯都吃不飽,天天靠“玉米、紅薯”充饑,對成功更是異乎尋常的渴望,盼望著有朝一日成為飛上枝頭的鳳凰,看著天空的紅日,仰天長鳴,把苦難與失敗踩在腳底,換來一生的幸福。
我沒有人脈,不善交際,從別的途徑走向成功,幾乎不可能。要知道,中專畢業(yè)分配,政府給予我們巨大的選擇權,讓我們當老師,還是去鄉(xiāng)鎮(zhèn)。我毅然決然選擇學校,覺得自己為人老實,情商為零,根本不會說話,容易得罪他人,這樣的人在鄉(xiāng)鎮(zhèn)混不下去,還是校園純凈,無污染,面對天真的孩子,無需鉤心斗角,攀親道故,更適合我這種無背景、不會說話的人。
盡管如此,我還是在現(xiàn)實屢屢受挫,遭遇打擊:被家長警告批評,被學生怒目相對,被路人區(qū)別對待……更是激發(fā)我幻想著走向臺功的階梯,可以笑傲眾生,自豪地喊上一句“我輩豈是蓬蒿人”。
別無路徑,那就寫吧!3650篇,這個數字太過龐大,太過遙遠,想想看,一天一篇,堅持十年?!笆辍眱蓚€字,敲擊進電腦中,只不過短短數秒;分配到具體的人生里,卻是每一個真實的日子,帶著血肉,帶著傷痛,帶著磨難,總有煎熬,總有灰暗,總有懶惰,怎么堅持到最后,估計只能再次印證“癡人說夢”的成語?
看過一個童話,類似意思是如同秒針,不要想著一年走31536000下。這個數字足以把人嚇死,退避三舍,只需要做到一秒鐘走一下即可。正如許多馬拉松選手總是把大目標切割成小目標,努力完成一個個小目標,最終征服“高山”、走向成功的事例。
寫吧,寫吧,一天一篇,每天一千字。初始時,根本沒有思路,學校里學的是水產專業(yè),俗話說“養(yǎng)魚”,跟教育不搭邊,跟文學更是天涯海角。我如懵懂的三歲娃娃,連最簡單的修辭手法、表達技巧、結構方式都一無所知,更別說寫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文章,只憑著一腔的熱情,不斷地寫。
幸好年輕,有的是“會當凌絕頂的”勇氣;幸好讀到“寶劍鋒成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勵志詩句,懂得“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相信我的未來不是夢,終有一天,成功會招招手,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
教學很累,當班主任更累,累如牛馬,卻無處訴苦。早晨,天未亮,太陽未起床,我已爬出被子,到學生寢室,喊懶惰的“小豬”起床。起床鈴聲叫不醒裝睡的人,我這個老師可以叫醒裝睡的學生。做完早操,帶領學生晨讀,管理學生用餐;上午上課、備課、批改作業(yè);中午監(jiān)督午休;下午繼續(xù)牛馬生活,處理學生的各種糾紛;晚上又是自修,講評作業(yè),直到學生睡下后,才有一點業(yè)余時間。抽空寫作,每天兩小時,何其艱難!只能擠,努力把時間壓榨,像花生油的物理壓榨,好不容易寫完,對湊出來的一千字,連自己都不甚滿意,搖頭再搖頭。
寫多了,光靠激情是不夠的,畢竟激情只能撐起一世,撐不起一世。我找不到寫作的動力,三年時間里,寫了幾百篇,卻篇篇名落孫山,根本進不了編輯的法眼,一篇篇被退稿,或者石沉大海,甚至連投稿的勇氣都沒有,我的心都要絕望——看來我不是寫作的棟梁之才,只是廢柴一根,填進鍋灶的命,淪為世俗的蕓蕓眾生。
同事告訴我,不妨上網投稿,有各類文學網站:榕樹下、紅袖添香、不死鳥……這都是網絡文學的標桿,已經長成一棵大樹,引來萬千文學愛好者的停留。我沿著這條路,注冊、投稿,陸續(xù)被發(fā)表出來,才補充一點血量,讓我在文學的虛擬世界里繼續(xù)掙扎與奮斗。
終于,文章被《兒童文學》發(fā)表,樣刊領取到手,稿費匯入賬戶,捧著書籍,聞著墨香,看著鉛印的名字,想著嘔心瀝血的日日夜夜。那是六月,荷花盛開,純白如云,香氣迷人,我如飲一杯甘釀,沉醉其中。眼睛迷離中,人更高了一些,“3650”似乎近了一些。
每一個真實的日子需要體驗,每一個真實的人需要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我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喝風屙煙,一個個忙碌的循杯小數不斷重復著,構筑出無限的結果。結婚生子、父母年邁,養(yǎng)育子女……都如堅硬的小銅錘,敲打著我本就不夠努力的“3650”夢。
2000篇,大概是什么時候?不記得確切的日子,大概是2016年前后。從2003年算,至2016年,13年,將近5000個日子,我沒有達成一天一篇的目標,離遙遠的“3650”還差了將近一半。再來一個13年,不敢想象。前面富有激情,都無法支撐,以后年齡漸老,還能前行?看來文學夢終究只是個夢,不如等到天黑,月亮升上天宇,閉上眼睛做個夢,夢里啥都有。
太難了,這個夢不做也罷,該醒了。我對自己說,思慮再三后發(fā)了一個朋友圈,算是告別:停筆,剁手,不再寫作。同事大姐胡安慰我:小單,再接再厲,寫作是你的長處,一定要繼續(xù)。胡大姐年過五旬,依然面容精致,活得瀟灑,善于激勵他人。
發(fā)這個朋友圈,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身體發(fā)出嚴重警告。那些天,坐時間太久,坐姿不正確,腰酸背疼,走路時差點要扶著墻,一瘸一拐的,被同事關心“要不要扶”,我搖頭后又疼得呲牙咧嘴,慢慢挪著前行。晚上躺上床,看著天花板,根本翻不動,貼上一大塊膏藥,貼得皮膚癢癢的,還是沒有好轉;本是“晨起跑步客”,卻因“傷痛戀暖床”。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過了些日子,身體恢復后,我又笑出花朵,刪除發(fā)的朋友圈,重新打開電腦,沒事敲敲打打,“噼噼啪啪”,延續(xù)寫作之路。多次,被同事反復提及:“小單,又在寫作。”我抬頭看看他,點點頭,算是回答,思緒卻停留在文章之中,聽不清他后面的話語,“嗯嗯啊啊”地似乎極不尊重人。
老牛終究要耕耘,老狗終究要守家,老作者終究逃不過寫作的魔咒。
2022年,正是五一長假,我沒有回老家,沒有去旅游,而是把陽光扔在野外,枯對屏幕。5月2日,這個時間很具體,加上這一天的一篇,我的文章數量達到3000篇。內心掩飾不住有些激動,小小的欣喜像枝頭的麻雀,躍動再躍動,似乎離成功更近一步。為此,我再一次新建文檔,經過構思寫出一篇文章《寫在三千篇之際》,記錄走過的歲月。雖然艱辛,充滿晶瑩的淚珠,但每一步都是過往,不可遺棄。文章結尾,我祝愿自己擁有一雙翅膀,可以穩(wěn)穩(wěn)地站在纖細的樹枝上,因為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飛翔的力量!
2024年10月12日,國慶過后,文章篇幅來到3500篇,終于離最后的“3650”就一步之遙。行百里者半九十,再加油,咬咬牙,相信前路不遠。只是這個時候,我的內心平淡許多,如無風的湖面,沒有任何波瀾——真到“3650”,就一定成功;不到“3650”,失敗必然,恐怕未必!這并不是涇渭分明的河流,更不是一步跨越的高聳臺階,所謂的“成功”只是一廂情愿,只是人生路上的一段旅程。和尚吃到第五個饅頭才飽,其中就有前面四個饅頭的功勞。
再說,無論成功與失敗,我還是我。寫作已經變成我的血肉,融入我的肌膚,化成我的骨髓。
接下來順理成章,寫作速度巨大提升,寫作數量穩(wěn)步增長,2024年的最后日子,電腦里達到“3650”篇。這遙不可及的高山,被我穩(wěn)穩(wěn)地踩在腳底下。至于成功了嗎?沒有,它依舊是浮云,掛在天邊。正如妻子經常嘲笑我一句:“真不知道你天天對著電腦,到底換來什么?比我還重要,我才是你的妾,它們才是你的妻?!蔽乙恍χ弥?,不說對錯。
回顧多年的寫作生活,換來什么:技巧的熟練,能力的提高,文章的發(fā)表,稿費的領取,別人的夸贊……都不是!恐怕更多的是內心的寧靜,不為世俗所干擾,如淤泥中成長出來的蓮花,不被濁世蒙昧心靈,能夠守住一方天地。
詩意不止是遠方,可以在身邊,也可以在文字里!最后,我想對自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