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曉荷·獎】風雨古浪井(散文)

編輯推薦 【曉荷·獎】風雨古浪井(散文) ——行走九江山水間


作者:舟自橫 童生,792.0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69發(fā)表時間:2024-12-28 17:13:58
摘要:這口古井旱年不枯,每當春末夏初梅雨季節(jié)灃水期,一遇江濤洶涌,人聞井有浪聲,并以“浪井濤聲”稱奇。后來因井水應(yīng)江浪而動,名為“浪井”。據(jù)傳井底有泉眼與長江相通,有“江面起浪,井底揚波”之妙。每當明月清風,皓月當空,這口古井在夏日夜深人靜之時,從井底傳來“嘩嘩”波浪抑揚頓挫節(jié)奏尤為明晰,兩千多年一口古井浪聲滔滔,堪稱一絕。

【曉荷·獎】風雨古浪井(散文) 秦設(shè)九江郡,又稱江州。古稱潯陽、柴桑?!敖蠼瓗Ш?,雄據(jù)三省要沖,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素稱“江西門戶”。唐朝那個才華橫溢詩人皇甫冉在《送李錄事赴饒州》寫到“江到潯陽九派分”。九江至明清起一直沿用九江名稱。2022年4月,九江終于迎來了國務(wù)院遲到的批復(fù),九江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九江具有兩千多年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具有極高歷史文化審美價值,與世界文化遺產(chǎn)廬山遙相輝映。在浩瀚歷史長河里,閃耀著燦若繁星的人文景觀,眾多文化古跡湮滅在歷史煙塵中。而潯陽十大文人景觀之一的浪井,至今彌足珍貴被完整保留下來。
   曾經(jīng)千里迢迢舍近求遠去參觀那些百年老井,卻忽視身邊千年古井,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之時,只有就近春游?;砣幌肫鹁沤旯爬司?,半生漂泊九江,甚至擦肩而過,竟然沒有親臨觀賞這座千年古浪井。于是,在手機百度地圖搜尋準確位置,宛若一顆璀璨奪目明珠,鑲嵌在市區(qū)商業(yè)繁華中心地帶。
   在清風明月四月天,陽光艷麗,興趣盎然尋覓千年古浪井。浪井地處長江南畔濱江路南側(cè),大中路步行街夾間地帶,坐落在鱗次櫛比高樓大廈之間繁華商業(yè)中心,尋尋覓覓,心有靈犀,不費周折走進古浪井保護區(qū)。九江市區(qū)西園路浪井巷內(nèi),保護區(qū)入口,百年樟樹蓬蓬勃勃遮天蔽地,兩側(cè)綠樹成蔭,北依東晉名臣庾亮樓,東臨一座古香古色仿古灌嬰樓,浪井之上建有四角方亭,北面墻角碑石鐫刻李白、蘇轍描寫浪井的詩文、以及重修浪井和庾亮樓的碑記。
   九江地處長江中下游,自古都是軍事要塞,九江屯兵為城。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西漢名將灌嬰駐守九江,筑城防守。為屯兵飲水,命令兵士開鑿了一座井,后人為了紀念一代名將的功績,稱之為灌嬰井。西漢時期所留下的一口古井,是九江地區(qū)最早的歷史文物之一,與九江城史齡相仿。物轉(zhuǎn)星移,在漫長時光?里一度失修為沙泥湮塞。灌嬰井一度井跡湮塞不復(fù)見。東漢末年,東吳孫權(quán)駐扎九江時,令人鑿井取水,恰好在浪井遺跡上發(fā)現(xiàn)了“漢六年潁陰侯開”的石函井銘,孫權(quán)喜出望外,立馬命人重開,以為祥瑞,便取名為“瑞井”。
   這口古井旱年不枯,每當春末夏初梅雨季節(jié)灃水期,一遇江濤洶涌,人聞井有浪聲,并以“浪井濤聲”稱奇。后來因井水應(yīng)江浪而動,名為“浪井”。據(jù)傳井底有泉眼與長江相通,有“江面起浪,井底揚波”之妙。每當明月清風,皓月當空,這口古井在夏日夜深人靜之時,從井底傳來“嘩嘩”波浪抑揚頓挫節(jié)奏尤為明晰,兩千多年一口古井浪聲滔滔,堪稱一絕。
   緩步臨近古浪井,四周旁建有保護古井的方亭,駐足觀賞,目光穿越時光的隧道,眼前浮現(xiàn)出那個叱咤風云西漢名將灌嬰破土鑿井,從此為九江留下一座文化豐碑。繞井一周,浪井邊立有碑刻“浪井”二字,花崗巖井圈,井口已經(jīng)被有機玻璃罩住保護起來。井圈沿并非最初時期所造,圈壁上深嵌十六道繩痕,仿佛記載那久遠的年代印記,先輩們用繩索綁住木桶扔進水井,再用力拉著繩索沿井圈上拉提水上來,清冽的井水滋潤著九江一代又一代先人。
   童年記憶中家鄉(xiāng)的農(nóng)村,先輩們也是這樣提取井水,這是最原始從井中水取水的方法,后來改進了用木質(zhì)轱轆搖上木桶,再后來就用壓力直接從井中吸水上來,省力又省事。我躬身俯視井底,井壁上青苔斑駁,井底黑洞洞的深不見底。井口直徑不足一米,深約15米,雪白花崗巖色井口圈沿上,井圈被繩索磨損的深深淺淺。恍然,古井沉淀的時光印記依然清晰可見,井壁的四周爬滿綠茵茵的青苔,井底清澈如鏡的井水映照一團稀疏人影,水質(zhì)晶亮,像墜入古井一輪明月,平鑒宜人。古井從悠久年代傳承下來,仿佛記憶猶新印刻九江城幾千年的世事滄桑,腦海閃現(xiàn)一首現(xiàn)代詩:
   ……
  
   把月亮搬進水底晾曬
   一點點泛起的潮
   清涼甘冽
   交叉舞影一團
   照透千年古人的心
  
   這井
   大地掘開的溫泉
   穿透歷史長河的歲月
   布滿滄桑的臉上
   刻滿深刻的記憶
   ……
   古井浪聲引來絡(luò)繹不絕歷代文人墨客前來憑吊。目光穿越時光隧道,思緒漫溯在遙遠年代,想象中夜深人靜,浪聲幽幽飄蕩在夜空。自古以來,古井浪聲眾說紛紜,最具有代表是唐代李白和宋代人蘇轍。那個浪跡天涯的詩仙李白認為浪井近長江,地下有泉眼相通,因而江上有浪,井中有濤。他在《下潯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一詩中寫道:“浪動灌嬰井,潯陽江上風?!倍未扑伟舜蠹抑坏奶K轍不認同李白說法,他在《江州五詠浪井》寫道:“胡為井中泉,浪涌時驚發(fā)?!碧K轍否定了李白說法,他認為來自井中涌泉噴薄而出所發(fā)出波濤洶涌的回音。
   “浪井濤聲”是九江舊時十景之一。不知從何時起,井底已聽不到濤聲。據(jù)說是由于江岸筑堤,壘石護坡,地下通道被堵的緣故;也有的說是地下水位下降,泉水無力翻涌作浪。明代桑喬在《廬山紀事》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嘉靖年間,潯陽北門內(nèi)有人掘井挖到了泉眼,井水涌現(xiàn)波濤,洶洶有聲,且與江濤相應(yīng)。其勢泛溢不可止,此人懼而將井填塞。倘若挖到泉眼,就可以形成浪井,浪井之謎似乎找到了答案。只要泉眼疏通,依然可以聽到古井浪濤聲聲,經(jīng)過歷史文化的熏陶,“浪井”一詞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吉兆。
   一口古井從久遠年代走來,潤澤九江先人幾千年,千載悠悠,古井長存。
   古浪井地處鬧市中心,城市翻天覆地的變化,九江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仍然完整保留了這一悠久人文景觀。鬧中取靜千年古井,穿越了兩千多年風雨煙塵,承載千年斑駁歲月滄桑巨變。
   ??井水終有枯竭的一天,如同人的才思,厚積薄發(fā),才思涌泉;止步不前,總有江郎才盡之時。流連井畔,側(cè)耳傾聽,再也聆聽不到井水浪濤洶涌。盡管看不見井底波瀾不驚泉水,心早已經(jīng)墜入幽深的古井,皺起漣漪的碧波,回蕩在耳畔,經(jīng)久不息,是對美好漫長等待中的回音。
   在沒有工業(yè)污染的遠久年代,因為井水通過地層沉淀過濾,人類直接飲用井水,相對地表水,井水清澈純凈,比較符合飲用水標準,水井成為人類生存基本要求。隨著人類物質(zhì)文明飛躍發(fā)展,經(jīng)過工業(yè)處理的江河地下水更加符合飲用水標準。
   滄海桑田,人世浮沉,時至今日,偏遠山區(qū)都用上了自來水,水井如同古渡口,作為人類生存環(huán)境基本功能,已經(jīng)成為記憶中的歷史漸行漸遠。人類早就飲用工業(yè)處理的自來水,再不需要挖井取水。飲水思源,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后人為紀念當初挖井灌嬰大將軍,完整保留浪井古跡,成為潯陽古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其實,最美風景就在身邊。
  

共 2575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篇文章聚焦九江的浪井,全方位展現(xiàn)了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獨特價值。九江歷史源遠流長,如今已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而浪井作為潯陽著名的文人景觀,歷經(jīng)千年歲月,位置優(yōu)越。它最初由西漢灌嬰開鑿,后經(jīng)孫權(quán)重開,因井水與江浪呼應(yīng)而聞名,旱年不枯,浪聲奇妙,吸引無數(shù)文人墨客。作者親至浪井,思緒在古今之間穿梭,井圈的繩痕和井壁的青苔都見證了歲月的滄桑變遷。對于浪井濤聲的成因,李白認為與長江泉眼相通,蘇轍則認為是井中涌泉所致。如今,浪井雖已難聞濤聲,關(guān)于其成因的探索卻從未終止。它曾潤澤先人千年,見證了城市的發(fā)展與滄桑巨變。盡管其失去了實用功能,但因紀念灌嬰等因素得以完整保留,成為歷史文化景觀。文章還提到人類飲水方式隨時代變化,從直接飲用井水到使用工業(yè)處理的自來水,強調(diào)了飲水思源的道理。整體行文流暢自然,語言優(yōu)美詩意。通過對浪井的細致描繪和歷史追溯,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九江的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還體現(xiàn)了作者對這一古跡的敬仰與喜愛,更引發(fā)讀者深入思考歷史傳承、文化價值以及人類發(fā)展等重要議題,充分展現(xiàn)了浪井的獨特意義。佳作推薦共賞,感謝老師賜稿曉荷社團,歡迎繼續(xù)來稿。 【編輯:陌小雨】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陌小雨        2024-12-28 17:14:20
  拜讀老師佳作,問好老師!
山本無憂,因雪白頭……
2 樓        文友:陌小雨        2024-12-28 17:14:54
  這篇文章圍繞九江浪井,展現(xiàn)其深厚歷史文化。九江是文化名城,浪井由灌嬰開鑿、孫權(quán)重開,因浪聲奇妙吸引文人。如今浪井濤聲難聞,但成因探索未止。它見證城市變遷,雖失實用功能,因紀念被保留。文章引發(fā)思考,具獨特意義。
山本無憂,因雪白頭……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