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青春的記憶(散文)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嘹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這嘹亮的歌聲,沖上云霄,響徹四方。
這從心底里發(fā)出的聲音,來自國營梁山棉紡織廠的老職工合唱團。在國慶之夜,“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五周年歌詠晚會”上,二百位身穿廠服,精神矍爍,白發(fā)蒼蒼的共和國的同齡人,同時也是國棉廠的建廠工人,整齊地排列在老廠區(qū)的大門口,齊聲高唱“歌唱祖國。”
他們的身后就是已經(jīng)騰空的老廠區(qū),由梁山國棉廠改制來的梁山縣藍天紡織集團即將“退城進園”,從城區(qū)搬出,遷至工業(yè)園區(qū)。也許,明天這里將夷為平地,不久的將來矗立起鱗次櫛比的商業(yè)大樓。
老工人們回望身后一片漆黑的老廠區(qū),回憶當年的崢嶸歲月,禁不住心潮澎湃,有的人熱淚盈眶,有的人老淚縱橫。他們?yōu)榻◤S灑下過汗水,老廠區(qū)有他們青春的記憶。
一九六六年的春天,為了國防戰(zhàn)備的需要,山東省政府決定:山東省的梁山縣為“小三線建設基地”。濟南國棉一廠、青島油漆廠、煙臺石棉廠、煙臺軸承廠、菏澤水泥廠等省屬地屬企業(yè)內(nèi)遷,在梁山縣建立分廠。上數(shù)五廠抽調(diào)精干技術人員赴梁山幫助建廠,負責培訓分廠招收的建廠工人。
在濟南國棉一廠梁山分廠招收的八百個建廠工人中,就有我的哥哥王有福和后來成為我嫂子的厲冬美,他們倆都是十七歲,是共和國的同齡人。建廠工人是輪換工,就是保留農(nóng)村戶口的臨時工。王有福學習的是電氣工程,厲冬美學習的是細紗擋車。
一九六七年的春天,他們學成歸來。工廠一邊建設,一邊生產(chǎn)。工地上熱火朝天,紅旗招展。一個個青年突擊隊,展開了勞動競賽,比進度比質(zhì)量,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昂葑ジ锩?,猛促生產(chǎn)”。
當時,職工宿舍還未完工,女工們臨時住在抗戰(zhàn)時期,日偽遺留下來的一個三層小樓里。車間里已開了幾臺車(電源與建筑工地共用),厲冬美邊帶徒弟邊看車,嬌嫩的手指,被紗線勒出道道血口。
男工們就住在帳篷里,作為臨時宿舍。帳篷里還有一臺發(fā)電機,作為生活用電的電源。電工晚上誰值班,就睡在發(fā)電機旁,白天就參加建筑工地的勞動,給瓦工師傅打下手,搬磚合灰運建材,跟著建筑工人三班倒,加班加點趕進度,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手上都磨起了血泡和老繭。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完成了兩萬平米鋸齒形廠房的建設。
電工班在濟南國棉一廠派來的孫師傅的帶領下,爬桿子,蹬梯子,鉆電纜溝,夜以繼日的架設電源。
一九六八年的秋天,濟南國棉一廠梁山分廠(后來改名為國營梁山棉紡織廠),達到了一萬紗錠、八百臺布機的規(guī)模,正式投產(chǎn)了。
滿載著棉紗棉布的卡車,駛出廠區(qū),運往祖國各地,支援國防建設,建廠工人們的辛勤勞動結(jié)出了碩果。
在工作和勞動中,王有福和厲冬美,從相識相知到相愛,收獲了愛情。五年后,轉(zhuǎn)為國家正式工人,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