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星】秋收冬藏的往事(散文)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碑斍锬┑淖詈笠豢|金風拂過田埂,攜著絲絲涼意,宣告冬日的悄然臨近,我的思緒像被一只無形的“秋手”牽引,飄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故鄉(xiāng)。
記憶里,鄉(xiāng)村的秋末初冬,是大自然傾盡所有色彩、顏料繪制的繽紛長卷,色彩明艷卻不失醇厚,筆觸粗獷又滿含溫情;是田間地頭鄉(xiāng)親們此起彼伏的嬉戲閑聊、爽朗笑聲,是漫山遍野七彩斑斕的累累碩果;是農(nóng)家院里彌漫的馥郁果香、蔬菜瓜果糧食濃濃的美味;亦是大街小巷間那農(nóng)家獨有的濃烈、芳香的煙火氣息,縈繞心頭經(jīng)久不散。
此刻,我懷揣著滿心的眷戀與期許,不禁讓綿長的回憶再次沿著陳舊發(fā)黃的記憶之線穿越回昨天,去探尋小時候隱匿在歲月深處的那些雜散古舊、稍顯模糊然而動人的故事。
一
入秋以后,鄉(xiāng)親們愈發(fā)忙碌起來。尤其至中秋末秋,隨著農(nóng)作物逐漸成熟、開始收獲季節(jié),農(nóng)家便進入一年里最忙的時間段。
秋天的田園,大地被莊稼、花草、樹木的各種顏色,暈染成一方方各種形狀、不同色彩的斑塊。
你看,農(nóng)家山里山外馬不停蹄、家里家外忙昏了頭,奔波在各種色彩的斑塊中。吃的、喝的、用的、燒的,哪樣不得準備?人們累死累活忙活秋收、秋種,同時也在忙于秋藏、冬藏。不信你來看看,這時節(jié)漫山遍野都是人,他們以各種姿勢,在不同方位、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田地、板塊、色斑里辛苦勞作,搶收搶種。若從空中俯瞰彼時的田野,大約就像一群一群熱鍋上的螞蟻吧?人們干的干、運的運,割的割、搬的搬,刨的刨,扛的扛,收的收、種的種。好一派熱火朝天、搶收搶種的繁忙景象。
白天,生產(chǎn)隊里男女勞力刨地瓜、刨花生、收苞米、刨芋頭土豆、割幾種豆子……刨地瓜時,白天刨,晚上再挑燈夜戰(zhàn)分地瓜,全隊上百號人馬點亮一個大汽油燈,掛在半空一根木頭立桿上,哧哧地噴著火和煙。所有人在黑夜田里圍著一盞燈干活,大籮筐放在大磅秤上,一筐筐過磅分瓜,裝的裝、卸的卸,這活計以中小學生為主?,F(xiàn)場燈光閃爍、燈光中人影闌珊,映照出人們勞動身影的各種動畫與輪廓造型。而汽燈周圍,則是一群一群小飛蟲在環(huán)繞翻飛、互相追逐,爭相朝燈光撲來撲去。
這樣的勞動場面、這樣的人群,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見到了。
在如今的回憶中,此刻“看見”幸遇如此紅火、熱氣騰騰的場景、氛圍,我被深深地感動了!心里充滿了秋天里的溫暖,秋末寒夜冷風中的溫馨!那是怎樣的時代、那是怎樣的鄉(xiāng)親們、怎樣的人啊!人們單純又純潔,純樸又憨厚,勤勞而賣命,總是忍辱負重任勞任怨,永遠是那般無怨無悔。
分完地瓜,各家各戶深更半夜再摸黑把一車一車地瓜推回家。沒有整壯勞力的人家就苦了,推不動小推車的就肩扛手提往家搬。有的孩子推車不小心翻車,一車地瓜可能就倒進了路邊的水溝里。再黑燈瞎火費事巴力從溝底、水里撿出來裝上車,他那氣惱心情糟透了。地瓜臟了不說,許多也被摔壞了。更嚴重的是,力氣小的孩子或婦女,翻車時,弄不好自己也和推車、地瓜一起掉進了水溝。
大忙季節(jié),村里村外搬運糧食、秸稈等,經(jīng)常摔壞人、磕傷人。而最倒霉的孩子是,不少家長不僅不考慮孩子的驚嚇、勞累與恐懼,可能還會將其暴揍一頓。就為幾個摔壞的地瓜,或可能被摔壞的小推車。在半個世紀以前的農(nóng)村,在某些家長眼里,飯菜重要,糧米重要,瓜果重要,雞鴨鵝兔豬狗重要,惟有人尤其是孩子不重要。當然,那時候物質(zhì)生活太貧窮,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刨地瓜前,放秋假的中小學生,已經(jīng)用鐮刀割完了地瓜蔓。勞力在前面刨地瓜,學生在后面用手摘下地瓜、抹去泥巴,家庭婦女緊接著在后面用自家的“菜沖”打地瓜干,其后是小學生實地擺地瓜干晾曬。直接擺在坑洼不平的田地上。生產(chǎn)隊耕地的地瓜,部分分給農(nóng)戶食用,部分就地打成地瓜干曬干,然后隊里留些,其余的分給農(nóng)家食用或喂雞鴨鵝兔、豬貓狗。多少天以后,地瓜干干透了,小學生們再一人拐一個條編簍子,進山一個個撿起地瓜干,撿滿簍子就倒進馬車,運到生產(chǎn)隊的倉庫里儲藏。
一片地瓜地收完,你看吧,白花花的生地瓜干,一片片幾乎望不到邊,乳白色或棕紅色,與漫山遍野的紅葉、金黃葉、樹木、野草、果園、森林、各種莊稼和土地,以及四圍遠近的各種物事、遠山近嶺交相輝映,又融為一體,場面廣袤遼闊,這種秋天的七彩斑斕依然是蔚為壯觀,仍有著感人的“自然魅力”。
刨花生時,是比較快樂幸福的時刻。因為花生好吃,可生食。尤其是孩子們,常年吃不飽、穿不暖,更吃不到好飯好菜,而這時清新鮮嫩的花生是免費隨便吃的,工休時間盡可以海吃。沒人抓你“現(xiàn)行”。大約,農(nóng)民也就有這么點自由和權(quán)力。干活的時候,我們小學生也時常會偷偷摸摸把花生剝皮塞一個嘴里,邊干邊嚼,嘴巴里活色生香,唇齒間是滿滿的快樂與幸福。
勞力用镢頭在前面一墩墩刨起,學生和婦女跟在后面摘花生果、搬運花生和蔓,后面再分給各家各戶蔓和花生。收苞米則不同,基本上不用勞力。我們中小學生用鐮刀砍苞米稈,一天到晚揮汗如雨,那時代的中小學生,放麥假、秋假參加集體勞動,從來不會休息,總是這樣沒命地大干苦干。特別是,我從小一直是學生干部,處處事事都得沖在最前面,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放麥假秋假,義務(wù)參加集體生產(chǎn)勞動,更是不能怠慢。大家雙手都是血泡水泡,手腳四肢經(jīng)常滿是傷痕,或者不小心鐮刀砍到腿上,或割破手指胳膊,抑或四肢被苞米茬子捅傷、割破,有些人不小心被絆倒,直接摔在直立的刀尖一般的苞米茬子上。那他就“掛花”了。
那時候,鄉(xiāng)下女孩也比較嬌氣、愛哭鼻子。哪怕這兒擦了一下、棘針扎了一處、那兒碰破一點皮膚,就會停止干活,坐在田里捂著臉哭泣。不知道這是否為了耍懶?小子們卻很潑辣,受傷流血了,沒啥!不流淚、不哭鬧。撕個紙片貼上去了事,或摘片樹葉、野菜葉貼上去,抑或干脆抓把泥土往傷口上一糊,用手揉一揉即可。
砍完苞米稈,再剝下稈上的一兩個苞米穗子,一簍簍一筐筐搬到一起,裝上馬車,或扛抬簍筐運到隊里的場上晾曬。再等下一步扒苞米葉、剝苞米粒,這是晚上加班干的活,全隊男女老少齊上陣,在村邊大場上加班到半夜,依舊是圍著那一盞古老的大汽油燈。秋天的夜風凍死個人的,我們坐在泥地上或坐小板凳,又累又冷,有時候干著活就睡了過去。別忘了,白日已經(jīng)起早貪黑干了整整一天,晚上又繼續(xù)加班干,簡直是累死累活?;貓笫?,你扒的苞米葉子免費歸你所有。
苞米穗子和苞米粒,隊里預(yù)留的,用馬車運回隊部。其余的分給人民公社社員。一捆捆的苞米稈也要分到每個人頭。這些,都要靠自己的小推車或肩扛手提搬回家。而隊里預(yù)留的苞米稈,則暫時放在山里,就地在田間地頭一捆捆豎排在一起,匯成一組組長條形,像一節(jié)節(jié)“長城”。農(nóng)忙時節(jié)沒工夫管它。等待冬閑時段,隊里的馬車再一次次地運回村里,或者喂牲口、或攢糞、當柴燒。
二
秋收,拉開了冬藏的序幕。
冬藏,寒季的物品收集、儲存是也。
上述所有這些,都是秋藏或冬藏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包括農(nóng)家和生產(chǎn)隊集體儲備。
在漫長寒冷的冬季,人們生活的主題,也許就是“冬藏”二字;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用品的“收藏”。在過去那樣的窮苦光景,更是如此。
“冬藏”范圍廣泛,包括衣食住行,制作食物、煎炸烹炒的柴草等。
像夏收分麥秸麥秧一樣,秋天生產(chǎn)隊收獲各種秋季作物以后,也把集體田里的莊稼秸稈分給各戶,作為柴火等。包括苞米稈、苞米根、各種豆秸、花生蔓、地瓜蔓。后兩者,可不舍得當柴燒,而是用作喂豬、喂兔、喂牲口的飼料。農(nóng)家用獨輪小推車辛辛苦苦地搬回家,沒有小推車的,就靠肩膀背回家、或者兩人用木杠抬。那苦累程度不言而喻,遠遠不是一般的遭罪。
苞米根,需要各家自己拿镢頭一個個刨出來,甩掉泥巴,搬回家。刨苞米根又臟又累,甩泥巴時稍不小心,灰塵泥沙就往往甩自己滿身、濺到臉上甚至眼里。
刨苞米根也有小故事。你別小看它,為這不起眼的小東西,農(nóng)民們可是經(jīng)常會吵架、對罵、兩眼冒火吹胡子瞪眼、甚至動手打仗。都是怪罪分苞米根不合理不均等,分給你家的根高了多了,分給俺家的根矮了少了,那片苞米根密集,這片苞米根稀疏,個數(shù)少。分苞米根,其實生產(chǎn)隊隊長或會計僅僅是粗略地畫線。目測一下,走步測量,每家?guī)撞介L幾步寬,用木棍劃拉線條范圍,當然不可能絕對精確、均等。這就為人們爭吵、攀比爭風埋下了導(dǎo)火索。
鄉(xiāng)村里、生產(chǎn)隊的“分匠”,是很不好當?shù)摹?br />
各種作物秸稈、根梢搬回家,就在自家房前屋后,插空當隨意自由放置。哦,這是農(nóng)家的第三個自由和人權(quán)。這里一堆花生蔓,那里一灘花生或地瓜、芋頭、土豆,這兒一撮地瓜蔓花生蔓,那兒一垛苞米根、苞米稈……街邊或空地方,還時??梢娬l家的苞米粒、花生果、什么豆子等,攤開一小片在晾曬,遠看像一幅幅用彩色畫在地上的圖畫呢!鄉(xiāng)下人沒有秩序、紀律意識,大街小巷都是這樣亂作一團,感覺是無組織無紀律。除了上述燒柴、夏天分的尚未燒完的麥秸、麥秧垛,秋后還有高粱稈垛、樹葉、樹枝、雜草垛等。
你不能要求村街農(nóng)家,像部隊營房一般整齊劃一。好比不能強求農(nóng)民有軍人風度一樣。如果從高空俯瞰,我想秋冬交季的地球表面,大概很像小孩子在學校操場或大街小巷,滿地滿墻信手涂鴉糊涂亂抹的杰作差不多?將大比小,許是雷同。
這些所在,經(jīng)常兼作孩子們玩耍、撒歡打滾的游樂場,抑或捉迷藏——躲貓貓的處所;當然,更是貓貓狗狗一日三餐、大小便、午睡夜寢、“學習工作”、游戲“嘮嗑”、打架鬧火、及“談戀愛”“嫁女兒”“娶妻生子”過家家的寓所、別墅,或是兼做它們的“客廳”“臥室”“餐廳”——總之,是各種大小動物、家禽們——“戀愛婚姻家庭”的私密領(lǐng)地。
你說,它們不干不凈、太臟太臭、身上還有寄生蟲或糞便?NO!這是你的想法、說辭,你們大人的衛(wèi)生標準。孩子們可不這么想,也不會認同你的“此說”,孩子們可是有那么一股一不怕臟、二不怕臭、三不怕騷、四不怕貓狗、五不怕寄生蟲的倔勁、憨勁和傻勁,孩子有孩子的思想觀點、方式方法、天地世界。為什么?沒有為什么,僅因為他是孩子。
孩子的“三觀”,可不同于我們大人的“三觀”,不同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可以說,從視角效果講,農(nóng)村的這些“堆”“垛”,是農(nóng)家煙火氣、習俗生活味的重要實證、憑據(jù)。它們,與可以食用的五谷雜糧、水果蔬菜,在我眼里幾乎同樣重要。
至今,我在回憶里撿拾它們、遇見它們,心中依然不免為之深深感動,這一看就暖和的麥秸垛,一瞅就心里暖融融的苞米稈、高粱稈垛,還有其他各種莊稼秸稈、藤蔓、茅草垛、松針垛……見到它們,——不,不用見,哪怕僅是在心里想起它們,我的眼前便立時浮現(xiàn)出小時候的許多生活場景、細節(jié)故事,我就能“看見”鄉(xiāng)親們辛苦勞作、揮汗如雨、累死累活、呼呼大喘的勞動場面,以及家里家外許多人物故事、日常片段、細節(jié)情節(jié)……令我一次次真切、親切、而深切地感到,那時候鄉(xiāng)親們的人生冷暖、艱難困苦,及農(nóng)家生活的溫度。仿佛身臨其境。
這些草垛,仿佛是農(nóng)家農(nóng)民的化身、代言人,遇到它們,或僅僅是想到它們,我便好似真的看到了鄉(xiāng)親們;哪怕只是一瞬間的回憶起這些草垛,我便仿佛又回到鄉(xiāng)下,置身農(nóng)村,生活在鄉(xiāng)親們當中;仿佛我又回到青少年時代、彼時艱苦的農(nóng)村生活歲月中……于百感交集之余,內(nèi)心灌滿了深深的感動、濃濃的深情,及濃稠的沉重、堅硬的苦痛!
三
秋末冬初,各家的自留地自留園,同時也在“秋收”,都是趁集體勞動工余,中午或晚上休息時間自己收獲,往往是滿家老少齊上陣。
蔬菜,在北方地區(qū),人們會儲存大量的大白菜、蘿卜、土豆等耐儲存的蔬菜。在過去,這些儲存的蔬菜,是人們冬季餐桌上的主要食材,能夠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
在農(nóng)村,這一點至今不變。雖然農(nóng)家一般都有電冰箱,但這古老的傳統(tǒng)依舊在延續(xù)。電冰箱盡管可存儲一些蘿卜白菜,但畢竟空間有限。大量的白菜蘿卜土豆等,還是得在地窖里保存。這三樣,基本上仍冬季是農(nóng)家生活的冬季主打,主要的菜蔬。
現(xiàn)在,雖然農(nóng)村有蔬菜大棚,但大棚里的那些反季節(jié)蔬菜,畢竟價格高昂,身價不菲,不是大眾化的。它們,可能本來就不是鄉(xiāng)下人自己的“菜”!它們本就是為了城市人的餐桌飯食而準備。他們自己偶爾吃一頓,算解解饞、調(diào)節(jié)一下口味,所以冬天的主菜,仍然是上述“老三樣”。這個老傳統(tǒng),也許多少年也不會變。
我從小每年的秋冬時節(jié),受大人編派,都要在村邊菜園或空地里挖菜窖子,窖藏蘿卜、白菜、土豆、芋頭、大蔥、香菜等瓜果蔬菜。一般是長條形的泥坑,長寬深度依你個人需要而定。把它們放進去,再用草芥、農(nóng)作物秸稈、泥土等一層層遮蓋、封存。以保其不凍不熱、保持水分不干枯。
至冬天,當預(yù)留的瓜果菜蔬吃完,就帶上锨镢去菜窖子挖白菜蘿卜,刨開冰雪凍土,每一次都把我凍得要命,甚至渾身打顫、手腳疼痛難忍。一點點挖開凍土,費力地取出幾棵菜蔬,再重新一層層覆蓋、封閉窖口。
天是冷的、冰是凍的、手腳冰涼,但是我的心是熱的,快樂、幸福的。天氣再冷,血管里流淌的仍是滾燙的熱血,心里涌動著沸騰的熱流,我感知的是人生的溫暖溫馨,是熱騰騰的生活煙火,雙眼所見正是人世間沸騰的生活!
這是我的食物,我的生活“元件”,我生命的組成部分。也可謂我的身體組成部件。
我深深感到,這取自冰天雪地“冰窖”的每一棵菜蔬,都帶著人間的溫度;每一個菜葉,都蘊含著農(nóng)家的汗水和心血,都象征著人生的色彩與生活的滋味。
我可能生來就是個凡人,總是喜歡世俗的平民生活,也許這是沒有大志的表現(xiàn)吧。
我是個讀書人,有學歷,人稱之為“知識分子”,大半輩子住在城市??墒俏铱傆X得,我的內(nèi)心、我的靈魂,骨子里可能還是一個農(nóng)民。
平素看著鄉(xiāng)下大街小巷、院里院外的石頭瓦塊,土堆糞堆,各種草垛,豬圈、狗窩、雞鴨鵝兔,看著鄉(xiāng)下的田野,我從不嫌棄,反而心生溫暖、感到親切,總覺得這就是鄉(xiāng)村,這才是鄉(xiāng)下,這就是農(nóng)民的地盤、家園。就該這樣。這樣的環(huán)境,與這樣的鄉(xiāng)親們,是和諧的、統(tǒng)一的、真實的。無論是物質(zhì)上、精神層面,還是衣食住行、言行舉止,從里到外都是協(xié)調(diào)的。
鄉(xiāng)下農(nóng)民的生活,是粗糙、粗線條的,是不講究、沒有精度、沒有規(guī)格尺寸的,更不帶公差。沒有我們城里人精致的、優(yōu)渥的、富裕的、幸福的生活。
但是,至今我喜歡的,也許還是前者。不怎么太喜歡的,仍是后者。
因此,我的記憶、回憶里,至今覺得最有溫度、最有味道、最有色彩的,仿佛還是青少時代住在鄉(xiāng)下的那部分,那一章那一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