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須菩提祖師的教外別傳(作品賞析) ——西游記與禪宗系列
孫悟空的師父須菩提祖師是一個全能的老師,所謂全能是說他的授課內容全面,“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若”。就是儒釋道全頻道。他向孫悟空介紹了他的教學全部內容,具體細分為“術”“流”“靜”“動”4門。
“術”字門“學科”包括“請仙扶鸞,問卜揲蓍,能知趨吉避兇”。
“流”字門“學科”包括“儒家、釋家、道家、陰陽家、墨家、醫(yī)家,或看經,或念佛”等。
“靜”字門“學科”包括“此是休糧守谷,清凈無為,參禪打坐,戒語持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關之類”。
“動”字門“學科”包括“有為有作,采陰補陽,攀弓踏駑,摩臍過氣,用方炮制,燒茅打鼎,進紅鉛,煉秋石,并服婦乳之類”。
請讀者注意,禪佛本是一家,禪是佛中一宗,佛包括禪。可是在須菩提祖師的課程分類里,卻把佛(看經念佛屬流門)與禪(參禪打坐屬靜門)分開,成為兩門不同的“學科”。這樣分類有什么意義?他要傳遞的是怎樣的一個信息?仔細分析,吳承恩是在告訴讀者,禪宗影響太大,足可以和佛教以及其他各宗分庭抗禮,需要單獨設科。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意在宣傳禪宗獨特的宗旨——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這里我們著重要說明的,什么是“教外別傳”,怎么樣才算“教外別傳”?禪宗自稱是“教外”,稱其他一切宗派(七宗)是“教內”,是在強調自家的特殊宗旨。禪宗這種強調的目的,是要說明它與佛祖的特殊關系,其實質是表示了禪宗對佛的特殊理解(拈花微笑):佛法不是經典文字,成佛不靠外求他證,它要的是“月”,而不是“指月之指”。禪宗所追求的是佛法實踐的最終究竟和源頭,追求佛法之“本身”,這就是“教外別傳”的特別含義。按照禪宗的邏輯,是對佛法直接、全面的體驗和把握。佛祖發(fā)現了,體驗了,禪師也應該去發(fā)現、體驗。但對佛法的體驗和把握,一切知識,一切語言文字是無能為力的,也不是經籍理論所能說明的。
在禪宗看來,“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有理論根據的,在佛教經典里是有據可查的。《楞嚴經》中有“宗通”和“說通”之分。
“佛告大慧:一切聲聞緣覺菩薩有二種通相,謂宗通說通”。
所謂“說通”是指安立名相、訴諸文字、訴諸經籍?!独銍澜洝焚H為初級的、啟蒙的佛法。實際上在整個中國佛學史上卻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正宗。因為中國佛學各家各宗,無不是在經典文字中理解佛法,求得佛法。但從達摩來華后,一支法脈傳授《楞嚴經》,才重視“宗通”和“說通”之分。
所謂“宗通”是高明的、本質的修行,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體驗和把握佛法的修行。
但是,從達摩始,經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直至神秀、惠能,其實個個都是籍教悟宗的,他們還是從經籍中來理解佛學的。到了惠能以后的曹溪門下(668—901年),禪宗才真正打出了“教外別傳”的旗幟。確切地說從六祖開始,禪宗把“宗通”與“說通”完全開來,從而形成了禪宗特別的立宗旨意。
于是禪宗以“教外”自居,在對經籍的態(tài)度上把自己與“教中”諸家區(qū)分開來,認為不但經典論著,而且一切文字都是菩提佛性的障礙。不但佛法不是文字,體驗佛法也應該“不立文字”,即使禪的體驗和傳遞也不得借用文字。
沿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思想發(fā)展,六祖以后的一些禪師們曾出現了一些極端做法。于是出現了毀佛罵祖,當頭棒喝,拳打腳踢;于是一切外在的、表信的、可視為名相的,禪宗全然破盡;于是那些持戒、坐禪、禮佛、敬祖……一切傳統(tǒng)佛學的律儀制度、信仰傳統(tǒng),全部被禪宗否定了。
我們來看看禪宗公案里幾個典型的故事。
《碧巖錄》里記載了德山禪師燒《金剛經》的故事。德山和尚本是一名講僧,在四川講授《金剛經》。聽說南方禪師宣揚“即心是佛”,于是挑起一擔《金剛經》欲與南方僧人一辯高低。在澧州的路上看見一位老婆婆賣油餅,放下擔子,想買些點心吃。老婆婆問,你挑的是什么?德山說,是《金剛經》卷本。老婆婆說,我有一個問題,你若能回答,點心免費相送。若答不出,去別處買吧。德山自信地說,請問。老婆婆便問,《金剛經》中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您究竟想點哪個心?德山無言以對。老婆婆于是指點他去參拜龍?zhí)逗蜕小?br />
在龍?zhí)逗蜕械膸椭?,德山和尚開悟。在法堂前,拿火炬說,研習盡諸般玄談妙辯,正似一絲發(fā)置于無垠的太空中;窮盡萬世深奧道理,也如一滴水投入萬丈深谷中。說完,德山把佛典卷本燒了。
德山宣鑒曾說:“先祖見處即不然,這里無祖無佛。達摩是老臊胡,釋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普賢是擔屎漢。等覺妙覺是破執(zhí)凡夫,菩提涅槃是系驢橛,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拭瘡疣紙。”
丹霞禪師燒木佛取暖的做法更顯極端。
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年),丹霞禪師來到慧林寺,正值冬天,丹霞被凍的扛不住,于是他燒了一尊木佛像取暖。院主見了,問他,這是佛爺,你怎么敢燒?丹霞不慌不忙用杖子撥火,說,我在燒佛取舍利子。院主說,木佛哪有舍利子?丹霞說,既然沒有舍利,那就再弄他兩尊來燒。
禪宗五大流派之一臨濟宗的創(chuàng)始人臨濟義玄(787—867年),就更加極端了,他主張“逢佛殺佛,逢祖殺祖,逢羅漢殺羅漢”。一次,他到達摩塔前,塔主問他先拜祖(菩提達摩),還是先拜佛(釋迦牟尼),他居然祖佛都不拜,塔主疑問,長老跟祖佛有仇嗎?
曾經有人問他:你這一堂僧人還看經嗎?
臨濟義玄說:不看經。
那人又問:習禪嗎?
臨濟義玄說:不習禪。
那人不懂,既不看經,又不習禪,和尚做什么?
臨濟義玄回答很干脆:成佛呀!
更加離奇的是,棒打喝叫也是禪宗傳教的一種法門。最有名的就是“臨濟喝,德山棒”了。德山甚至揚言,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問他道理何在,也是三十棒。
既然教外別傳不坐禪,不禮佛,不看經,不燒香……哪怎么傳教?還有什么特別的法門嗎?于是一些禪師劍走偏鋒,這些極端做法自然就會登上禪臺。
像類似這樣的禪宗公案很多,我們不能一一列舉,雖然他們是寓意禪機,但從具體的做法講看,未免有點極端。
禪宗的教外別傳無非是在強調,成佛不在持戒,不在禮佛,不在讀經,不在求相,而在于認識自己,發(fā)現自身的佛性。這與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是一脈相承的,“直下承當,超佛越祖”,本來“我”即“佛”即“世界”,一切圓滿,一切具足,只要體悟到這一點,就是抓住了佛法的真諦。因此,吃茶插秧,劈柴擔水,無非妙道;騎驢找驢,行住坐臥,皆是道場,這就是教外別傳的最高境界。
一年前,我出版了《解讀西游》一書后,研究越深入越發(fā)現,《西游記》不僅和佛教緊密聯系,更為關鍵的是,它與禪宗聯系的更加緊密。于是我動念寫《西游記與禪宗》一書(已經完成15文字,預計20萬字),《須菩提祖師的教外別傳》是書里的一篇,以后我會陸續(xù)將書里的有關章節(jié)發(fā)給丁香,請你們多多提寶貴意見。謝謝諸位文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