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憶】麥秸黃,麥秸白(散文)
鄉(xiāng)下大集體的六七十年代,瘧疾病發(fā)作了,感冒了,或受涼拉肚子等,母親就會私下里給我做幾個白面饅頭,或小麥煎餅。飽飽地吃上幾頓,有了精氣神,病自然就好了。提起麥子,我便想到了麥秸的前世今生。麥秸曾是人們?yōu)橹ぐ莸氖ノ?,其用處多的難以勝數(shù)??呻S著時代的變遷,麥秸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又變得越來越窄,甚至可有可無。
故鄉(xiāng)的人有燒草紙的習俗。草紙是金黃色的,在陰間來說意味著“金錢”。死了人,要連續(xù)不斷地燒紙;兒女結(jié)婚了,去林地放一串炮竹的同時,再燒“喜紙”;逢年過節(jié),手持紅秫秸,挎上一笎子的草紙,給祖上“上墳(燒紙)”;過新年,給門神、磨神、灶神等,分別燎(燒)一把紙。此外,為節(jié)約火柴,把草紙卷成長條,用火刀子擊打火石,放出火花,引燃草紙。然后用引燃的紙,引燃灶塘里的柴禾?;蚰弥鸺堥T子(卷緊的草紙)去鄰居家引火。一路小跑地回到家以后,再行點火?!菁埲谌氲郊彝ド畹闹T多方面。用麥秸稈做草紙,并以此盈利的行當,在當?shù)嘏d盛起來。
手工造紙,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很辛苦。在土窯里煮麥秸,要放棄休息,白天連著夜晚不停地煮;把煮熟的麥秸,在碾子上軋成糊狀后,赤腳用包布在村民蓋房子取土形成的大水塘里漂洗;漂洗好的料子,倒入水池,手持竹簾,一簾子、一簾子地“抄紙”。雖然水池子建在小房子內(nèi),可為了采光方便,房門不得不打開。滴水成冰的日子,抄紙人站在緊挨著水池的“旱池子”里,面前看著一個小火爐,爐子里燒兩碗熱水。在冷水里抄幾簾子紙,把手放在熱水里捂一捂,便可緩解冷凍的折磨??墒?,在冰窟窿里,赤腳漂洗料子,那浸入脊髓的冷,則是一般人難以忍受的。
從田里割下來的麥子,麥秸是黃黃的。去除麥葉子以后,麥秸就變成了白白的。經(jīng)人拉著碌軸,反復(fù)碾軋過的麥秸,在白辣辣太陽的照射下,閃著耀眼的、白辣辣的光。
輕度碾軋的麥秸,分給村民修繕舊房,或建造新房。屋面上鋪一層厚厚的麥草,擋風、擋雨、擋雪、防冰雹。冬暖夏涼的所在,住在里面舒服。
用白白的麥秸,可以編制出糧食囤子、麥秸苫子、蓋飯桌的籠頭等生活用具。一斤干紅辣椒的價錢,能買一斤豬肉,憑布票能買一尺“花洋布”——辣椒竟然如此的金貴。因了它的金貴,所以,曬辣椒時,就要用到麥秸苫子。在麥秸苫子上曬干了的辣椒,那叫一個紅彤彤的紅,亮晶晶的紅。食物短缺的年代,山芋干也很金貴。山芋干潔白如玉,潔白如玉的東西,應(yīng)是一塵不染的,怎么可以在土坷垃地上晾曬呢?于是,山芋干也享受了晾曬紅辣椒時,鋪麥秸苫子的待遇。
兩頭通透的麥秸稈,把一頭劈成四半,在上面放上豌豆粒,在另一頭向上吹氣,豌豆粒就會在麥秸上不停地跳舞。孩子們玩這個游戲,是樂不釋手的。白麥秸還可以編草帽,編扇子,也能編圓鼓鼓的小籠子。小籠子里面可以裝知了、裝蟈蟈。蟈蟈個頭碩大,形如蝗蟲,但比蝗蟲肥美、粗壯。顏色呈草綠色,觸角細長。為吸引異性,雄蟲的前翅互相摩擦,不間斷地生發(fā)出“括括括”或“吱吱吱”的聲響。其音質(zhì)清新響亮,是其他昆蟲無法與之相比的。鑒于這個原因,我愛蟈蟈,我更愛聽它那悅耳動人的淺吟低唱。
把麥瓤子摻雜在泥土里,如同給墻體添加了“鋼筋”,造出的土墻堅固,耐得住風雨的侵蝕。麥瓤子柔軟、絲滑,填在冬日的草鞋里,給人以含情脈脈、無微不至般的溫暖。難怪小時候,我會三天兩頭做賊似地躲到生產(chǎn)隊的麥瓤垛子后面,把草鞋里潮濕的、臭哄哄的麥瓤,換做新的、香噴噴的麥瓤。
麥草是上好的柴草,又是牲口的飼草。生產(chǎn)隊的場面上之所以垛了那么多的麥瓤子,皆是為牲畜儲備的“口糧”。農(nóng)戶人家生火做飯,是很少燒麥草的。只是到了春節(jié)的大年初一,為圖個吉利,把燒麥草,稱作燒“金條”,才用麥草煮兩頓餃子。
麥瓤子最高光、最偉大的時刻,莫過于作為女人生育時,躺在地上的鋪墊。麥瓤子為迎接新生命的到來,無私貢獻的高尚情操,永遠值得人們的深情記憶。因為窮,女人去不起醫(yī)院,只能就近聘請接生婆,在自家的麥瓤窩里生孩子。我的兩個孩子,都是以這種方式出生的。幾十年過去了,一直都覺得挺對不住老婆的。孩子們出生時,第一眼看到的是滿地白花花的“金條”,難怪他們成家立業(yè)后,都過上了富庶的小康生活。
說麥秸,說麥瓤子,就不能不提到麥茬。這里的麥茬,指的是小麥收割后,地里剩下的根和殘莖。在燒柴與吃糧同等重要的年代,田邊地頭的青草,樹底下的落葉,及地面下的茅草根,都被人們用鏟子,用筢子、掃帚,用鐵鍬、釗鉤等農(nóng)具,撿拾得一干二凈,使白茫茫大地呈現(xiàn)出一種別樣的“美”。麥黃了,麥熟了,麥子收割了,留下了一地的麥茬,人們灶塘里薪火的延續(xù),又有了新的指望。
剜麥茬大都在晚上收工以后進行。隊里的隊長、會計等人,拿著線繩子、米尺子,或量地的步弓,通過抓鬮的形式,按每戶人家的人口數(shù),測量出麥茬面積的大小。分割完畢后,人們便開始剜麥茬。在這一過程中,有用鐵鏟子剜的,有用鋤頭耪的,還有用鐵锨挖的。斗轉(zhuǎn)星移,或村子傳來雞鳴狗叫的聲音時,麥茬剜完了。黃橙橙的麥茬地,變成了散發(fā)著泥土清香的一片黑。滿載著麥茬的獨輪車,咿呀學語的孩兒,在車上睡得那個香。推車人,拉車人,心里那個樂,沒法提。
今年的麥收季節(jié),徜徉在一望無際的麥田里。突然發(fā)現(xiàn),如今麥子的秸稈粗了、密了、穗頭大了。曾聽父親說,碰上好年頭,麥子產(chǎn)量畝畝上旦(約四百斤)。生產(chǎn)隊土地集體耕種時,提出了小麥畝產(chǎn)“過黃河(畝產(chǎn)五百斤)”“跨長江(畝產(chǎn)八百斤)”的目標,盡管這一目標,受自然條件的制約沒能實現(xiàn),可畝產(chǎn)五百斤,八百斤的產(chǎn)量,是多么誘人,又是多么地鼓舞人心啊!怎么也沒能想到,甚至做夢也不會想到,科學技術(shù)進步了,人們的勞動積極性提高了,如今的麥子,大都在畝產(chǎn)一千二百斤。前段時間,一個小伙子到門市買東西,他興奮地對我說,他流轉(zhuǎn)來的土地,小麥畝產(chǎn)一千六。我將信將疑。又過了幾天,小伙的鄰居老陳到我門市閑聊。當聊到小伙的麥子產(chǎn)量時,老陳說,小伙的話一點不假。那子粒飽滿的麥穗頭,一個緊挨著一個,從地的一頭搖晃麥穗,滿地的麥穗都會跟著晃動。
聊著聊著,就聊到了麥秸桿上。老陳說:“種地實現(xiàn)了機械化,沒人使用牲口。生火做飯用煤氣,用電器。土坯草房變樓房,墻體用磚,上蓋用琉璃瓦,或混凝土。糧食不出地頭就賣掉了。沒飯吃,沒糧吃,去超市買。再沒人在家里大囤子、小囤子地存糧食。年節(jié)期間祭祖掃墓,不再用草紙。即使用了,也用的是機制紙。因為沒人喂牲口,沒人編糧食囤子,沒人做效率低下的手工草紙,建房不再用麥秸。生孩子去醫(yī)院,更用不上麥草。你說這麥秸桿,除了還田,或被造紙廠買走,還有什么用啊?”
他頓了頓,接著說:“是國家的改革開放,和富民政策,使咱莊戶人過上了穿新衣、吃細糧、住高樓、開轎車的好日子。今昔這么一對比,俺就打心里高興,俺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勁。”
一個老實巴交的人,一個平時很少說話的人,提起國家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提起人們安居樂業(yè)的小康生活,竟然激動地一口氣說了那么多的話。我被老陳喜悅的心情所感動,也被他擲地有聲的肺腑之言所感動。說話間,我下意識地掃了一眼老陳,發(fā)現(xiàn)他的雙眼,正放著光,正放著幸福、快樂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