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秋月菊韻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韻】走近紅樓(散文)

精品 【菊韻】走近紅樓(散文) ——邊城行(3)


作者:樂歌 舉人,3730.1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153發(fā)表時間:2024-11-10 11:00:09

【菊韻】走近紅樓(散文) 行走塔城多日,隨處可見的俄式建筑,仿佛身處異域,作為一個地道的中國人,心情是復雜的,在中國的土地上,我最想看到的是,中華古代文明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痕跡,哪怕只是一段舊城墻、一塊磚、一片瓦,都會勾起我對古代先賢的懷念,都會燃起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而塔城有塔城的歷史與特色,我不便說什么,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二姐說,塔城有座紅樓,歷史悠久,很有特色,如今成了塔城地區(qū)博物館,讓我忽然來了興致。國內(nèi)叫紅樓的建筑不少,最著名的要數(shù)北大紅樓和武昌紅樓了,它們都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要想讀懂一座城,博物館是必須要去的。塔城紅樓究竟是個什么樣子,里面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又蘊涵著怎樣的文化密碼?
   2023年11月28日上午,帶著心中的疑問和期待,我們一行四人走進了塔城紅樓。院中石碑銘文記載,紅樓始建于清宣統(tǒng)二年(1910年),落成于民國三年(1914年),為俄國喀山的塔塔兒族商人熱馬贊·坎尼雪夫所建。這是一座典型的俄羅斯風格建筑,斗篷式綠鐵皮屋頂,墻身通體紅色,門框窗欞有紅磚勾勒的精美圖案和線條,散發(fā)出古樸、典雅、凝靜、莊重的韻味。
   這座建筑本身就是那段屈辱歷史的一部分,晚清至民國初年,沙俄對我西北邊陲虎視眈眈,通過軍事施壓、經(jīng)濟掠奪、文化滲透等多種手段,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巧取豪奪,不斷蠶食、非法鯨吞我國新疆領(lǐng)土五十多萬平方公里,僅“塔爾巴哈臺”一地,被割走的土地達十多萬平方公里,就連最初的塔爾哈巴臺軍臺官署所在地——雅爾,如今也成了異國他鄉(xiāng)。1851年,《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簽訂,此后,沙俄在塔城設(shè)立領(lǐng)事館,開辟租界,塔城淪為沙俄進一步侵略中國的跳板。遍布塔城各地大大小小的東正教堂,以傳教的名義,從精神上文化上毒害、麻痹各族人民,同時,也為沙俄政府刺探中國政治、軍事、經(jīng)濟情報。
   正是在這一時期,大量的俄國人涌入塔城,他們享受著超國民待遇,奴役壓迫中國人民,儼然把自己當成了這片土地的“主宰”,他們在這里置辦產(chǎn)業(yè),繁衍生息。于是,“紅樓”應運而生,熱馬贊·坎尼雪夫在這里經(jīng)營大宗土特產(chǎn)和進出口貿(mào)易,生意一度異?;鸨?,成為塔城進出口貿(mào)易的中心。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紅樓被國民政府沒收,改做醫(yī)院,三區(qū)革命時發(fā)還原主。解放后,熱馬贊后人將紅樓捐獻給國家,曾先后作為塔城地區(qū)行署辦公樓、招待所、塔城報社辦公用房,2006年改建為博物館。如今的紅樓,與周圍新崛起高樓大廈相比,顯得老舊低矮,不那么引人注目,就像一位飽經(jīng)風霜的老人,用恬淡溫和的目光,默默凝視著這座城市,沉浸在新時代幸福的時光里。
   進得館內(nèi),古雅的裝幀布置,幽暗且富有年代感的燈光,豐富的館藏文物,栩栩如生的人物塑像,模擬還原現(xiàn)場的精美浮雕,配以詳實的圖片和文字說明,讓我們有了穿越歷史之感。
   早在漢武帝時代,張騫通西域,開辟絲綢之路,溝通了西域與中原內(nèi)地的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到了漢宣帝時期,漢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設(shè)立都護,從此漢之號令頒行于西域。東漢明帝時,匈奴勢力一度染指西域,為了維護邊疆穩(wěn)定,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以大無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政治謀略,降鄯善,服于闐,定疏勒,救莎車,平龜茲,驅(qū)匈奴,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又帶去了中原的先進技術(shù)和文化,促進了民族融合,推動了西域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到了唐代,絲綢之路進一步發(fā)展繁盛,中央政府通過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統(tǒng)轄天山南北,各民族廣泛融合,形成了強烈的文化認同和文化歸屬。從元代至清代,中央政府進一步加強了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控制,在西域地區(qū)建立起了比較完備的治理體系。
   公元1766年,乾隆皇帝平定準噶爾叛亂,在塔爾巴哈臺地區(qū)建城駐防,設(shè)立參贊大臣,管理軍政事務(wù)。就在塔爾巴哈臺綏靖城建成五年之后,一件振奮人心的大事——土爾扈特人東歸,讓這座邊陲小城成了舉世矚目的焦點。
   土爾扈特是我國蒙古族的一個古老部族,塔爾巴哈臺是他們的故土。明末清初,伊犁河流域的蒙古準噶爾部逐漸強大,不斷騷擾、侵蝕土爾扈特部領(lǐng)地。土爾扈特人被迫背井離鄉(xiāng),西遷到了伏爾加河下游定居。他們在那里繁衍生息,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當?shù)氐耐林Q他們?yōu)椤翱柮房巳恕?,他們居住的草原也被叫作“卡爾梅克草原”。后來,瘋狂擴張的俄國人打破了這里的安寧,他們逼迫世代信奉佛教的土爾扈特人改信東正教,又指使哥薩克人侵擾蠶食他們的土地,還屢次征發(fā)土爾扈特青壯男子參加對奧斯曼帝國的戰(zhàn)爭,十年中有八萬土爾扈特兒男淪為炮灰。為了尋找生路,離開故土一百四十年的土爾扈特人終于決定,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東歸。
   1771年1月5日,十七萬土爾扈特游子踏上漫漫歸途,沙俄軍隊一路圍追堵截,東歸英雄們克服重重艱難險阻,九死一生,行程萬里,終于在當年七月初回到祖國的懷抱。令人痛惜的是,回到故土的土爾扈特人不足出發(fā)時的四成。土爾扈特人回歸的消息,迅速傳到京城,震動全國,各族同胞既同情他們的遭遇,又感佩他們的英雄壯舉,紛紛捐錢捐物,幫助他們渡過難關(guān),乾隆皇帝還親自接見土爾扈特首領(lǐng)渥巴錫,封其為卓里克圖汗,并撥出大量財物和生產(chǎn)資料,對土爾扈特部眾進行了妥善安置。
   土爾扈特人東歸的故事深深感染了我,十幾萬部眾,不遠萬里,扶老攜幼,躑躅前行,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一路拼殺、流血、犧牲,歷經(jīng)寒冷、饑餓、疾病,卻不改其志,何其壯哉!土爾扈特人萬里東歸,維護了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jié),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土爾扈特人愛國愛家、誓死東歸的精神,值得我們代代傳揚。
   在博物館中流連,一群師生引起了我的注意,領(lǐng)頭的是一名三十來歲的女老師,身旁圍著二三十個十來歲的小學生,她指著左宗棠畫像,動情地說道:“同學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個名字——左宗棠,如果沒有他,我們的塔城,現(xiàn)在還不知道在哪個國家呢……”孩子們的眼里露出驚訝、期待、崇敬的光芒,我也不自覺地放慢腳步,與他們一道聆聽左宗棠抬棺西征的故事。不得不說,塔城市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是非常到位的,培養(yǎng)愛國情懷,從娃娃抓起,值得點贊!
   十九世紀中葉,英俄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在中亞地區(qū)為攫取殖民地而明爭暗斗,又分別把黑手伸向中國新疆。1865年,盤踞中亞的阿古柏集團在英國的支持下,侵入天山南北,自立為“汗”,此時清政府深陷東南內(nèi)亂,無暇西顧。不久,沙俄又趁火打劫,出兵占領(lǐng)伊犁,新疆面臨被英俄肢解鯨吞的危險。然而,對是否出兵收復新疆,清廷內(nèi)部卻出現(xiàn)分歧,以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主張放棄新疆,主要防御東南沿海;時任陜甘總督左宗棠則力主出兵,他說,新疆若失,則蒙古不保,京師危矣!慈禧太后采納了他的主張,任命他為欽差大臣,全權(quán)督辦新疆軍務(wù)。
   1876年4月,時年六十九歲的左宗棠率十萬湖湘子弟西征,隨行的隊伍里還抬了一口棺材,昭示他“寧可戰(zhàn)死,絕不茍活”、“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強決心和意志。經(jīng)兩年苦戰(zhàn),終于收復新疆全境。爾后,又呈請朝廷遣使與沙俄交涉,迫使沙俄交還了伊犁。自此,天山南北重歸中華版圖,粉碎了英俄瓜分新疆的圖謀,維護了祖國領(lǐng)土完整。
   湘軍轉(zhuǎn)戰(zhàn)新疆之時,曾多次在塔城地區(qū)與侵略軍激戰(zhàn),得到了當?shù)剞r(nóng)牧民的有力支持,有的殺掉牛馬送到軍中,有的充當向?qū)?,有的為大軍提供敵人信息,塔城百姓與湘軍結(jié)下了生死之誼。至今,塔城市郊還有“左公祠”和“湘軍墳”供后人憑吊,城區(qū)大道上,幾人合抱粗的“左公柳”仍生機勃勃,微風吹來,沙沙作響,似乎在傳頌著英雄千古的傳奇。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抗日義勇軍在白山黑水間,與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軍進行了頑強不屈的戰(zhàn)斗,彈盡糧絕之際,不得已退入蘇聯(lián)境內(nèi)。1933年,中國政府與蘇聯(lián)政府商議,決定滯留蘇聯(lián)的義勇軍健兒轉(zhuǎn)道新疆塔城回國。消息傳來,塔城人民歡欣鼓舞,自愿捐錢捐物,支援抗日將士,短短半月,裝滿三個倉庫。當?shù)谝慌谷諏⑹康诌_巴克圖邊卡時,與出迎的塔城各界代表相互擁抱痛哭,這些淚不輕彈的血性男兒,深深感受到塔城人民血濃于水的親情。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激起了塔城民眾的極大抗日熱情,雖處在大后方,卻不忘憂國報國,慷慨解囊,踴躍捐款捐物,以實際行動支持抗戰(zhàn)。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37年到抗戰(zhàn)勝利,塔城各界共捐獻飛機十四架,銀票一千萬兩,大洋二千余萬元,牛馬、衣物、鞋襪等物資更是不計其數(shù)。其中,哈薩克族牧民巴什拜個人捐獻馬匹一千一百匹。值得一提的是,抗美援朝時期,還是這位巴什拜,又為志愿軍捐獻一架飛機。在塔城這幾天,經(jīng)常聽到看到巴什拜的名字,就在昨日,去小白楊哨所途中,路過“巴什拜大橋”,據(jù)稱,也是他當年捐資修建的,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由政府出資,把木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大橋。對于這樣的賢者,我的內(nèi)心充滿敬意。他的義舉,體現(xiàn)了塔城民眾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
   走出紅樓博物館,感慨萬千,紅樓濃縮了塔城從遠古走來,一路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又一步步走向光明的歷史,也孕育了這座城市百折不撓、堅強奮進的精神和氣質(zhì)。身處邊陲,心向北京,位卑而深明大義,年少卻心系家國,有這樣的情懷,何愁民族復興大業(yè)不成,何愁“中國夢”不圓!

共 3686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樂歌的散文《走進紅樓》,給我們講述了塔城紅樓的歷史遭遇,給我們上了一堂愛國教育課。塔城的建筑很多是俄羅斯式的,但塔城卻是實實在在的中國邊疆城市。塔城的紅樓卻是一位俄國人所建。此樓建于清朝宣統(tǒng)年間,落成于民國三年,是典型的俄羅斯風格建筑。晚清到民國時期,中俄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非法鯨吞新疆約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塔城官署所在地-雅爾,至今還在異國他鄉(xiāng)。1851年簽訂的條約,沙俄在塔城設(shè)立領(lǐng)事館,開辟租界,大量的俄國人涌入塔城,“于是,“紅樓”應運而生,熱馬贊·坎尼雪夫在這里經(jīng)營大宗土特產(chǎn)和進出口貿(mào)易,生意一度異?;鸨?,成為塔城進出口貿(mào)易的中心?!泵駠辏?937年),紅樓被國民政府沒收,改做醫(yī)院,三區(qū)革命時發(fā)還原主。2006年改建為博物館。西漢時,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宣帝時設(shè)都護,明帝時班超出使西域。唐朝時,設(shè)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統(tǒng)轄天山南北。1766年,乾隆皇帝平定準噶爾叛亂,在塔爾巴哈臺地區(qū)建城駐防,土爾扈特東歸,塔爾巴哈臺是他們的故土。另一個人物左宗棠,更是此地的英雄。1876年4月,左宗棠抬棺率10萬湖湘子弟西征,寧可戰(zhàn)死,絕不茍活,經(jīng)兩年苦戰(zhàn),終于收復新疆全境。維護了祖國領(lǐng)土完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抗日義勇軍在白山黑水間,與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軍進行了頑強不屈的戰(zhàn)斗,彈盡糧絕之際,不得已退入蘇聯(lián)境內(nèi)。1933年,中國政府與蘇聯(lián)政府商議,決定滯留蘇聯(lián)的義勇軍健兒轉(zhuǎn)道新疆塔城回國。塔城各界出城迎接,擁抱痛哭。塔城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雖然是大后方,但也捐錢捐物,支持抗戰(zhàn)。塔城的歷史,英雄不朽,愛國永存。文章寫得熱血沸騰,塔城的歷史讓人感動流淚,這真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文章!推薦欣賞!【編輯:遠近】【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411120022】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遠近        2024-11-10 11:08:36
  說起新疆,讓人不由想起兩個歷史人物:張騫和左宗棠。一個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一個是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傳奇人物。還有一個蒙古部族的回歸,即土爾扈特部東歸。他們都與塔城有關(guān),而紅樓更是辦公所在地。甚至到了近現(xiàn)代,塔城紅樓依然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回復1 樓        文友:樂歌        2024-11-10 16:50:29
  感謝遠近老師辛勤編輯,按語很好,切中主題,為讀者品讀全文,理解內(nèi)涵,打開了一扇窗。冬安,敬茶。
2 樓        文友:遠近        2024-11-10 11:12:49
  樂社寫文嚴謹,小事上有點疏忽。我已把文中幾個錯別字改了,還有幾個助動詞地、的用法錯誤也改過來了。文章寫得好,那是沒得說。小瑕疵也需注意啊。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回復2 樓        文友:樂歌        2024-11-10 16:51:09
  謝謝遠近老師細心捉蟲子。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