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漫談愛國情懷(隨筆)
閑暇之余,經(jīng)常收看國際時事,正在發(fā)生的俄烏沖突、哈以戰(zhàn)爭,以及飽受戰(zhàn)亂困擾的阿富汗,戰(zhàn)火中的老百姓隨時面臨著家破人亡的慘境。
那么多無辜生靈正慘遭戰(zhàn)爭涂炭,今天我們有幸生活在和平的國度真是滿滿的幸福感。在當前莫衷一是的國際秩序下,霸權國用個人意愿式的觀點作為國際事務的衡量標準似乎成了潛規(guī)則,世界舞臺上無時無處都有他們頤指氣使、不可一世的身影,“國際警察”頻頻向他看不順眼的人揮槍舞棒,炮火下的人們那點卑微的生存權利受到粗暴踐踏。所以弘揚中華民族愛國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決不是一句空喊的口號。強權政治威脅著世界的和平與安寧,防范強國入侵國門,決不是杞人憂天的擔心。
如果一個國家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人人都把愛國作為一種崇高的信仰,就能筑成一道抵御強敵侵略的鋼鐵長城。只有生活在一個和平強盛的國度里,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和尊嚴才能得到保障?!墩撜Z》子貢問政中就強調了在糧食、軍事和信仰這三個治理國家的必要因素中,信仰最為重要。信仰的力量,足以將一個國家凝聚起來,沒有了信仰的民族似一盤散沙。信仰是磚,信仰是石,它構筑成了綿長挺拔而堅實的民族脊梁。
泱泱中華,悠悠歷史,承載了多少愛國仁人志士的熱血與情懷。遼西諸侯孤竹君的兒子伯夷、叔齊,因周武王悖于常理依靠血腥的武力奪得天下,而義不食周粟的氣節(jié)至今仍為人們傳頌。孤竹遠去,遺風猶存,可謂雙魂節(jié)烈亙千秋?!吧砑人蕾馍褚造`,魂魄毅兮為鬼雄”是屈原對因國而殤的將士的謳歌與贊美。屈原盡管遭讒被疏,亦不改對祖國的忠誠,在郢都淪陷后,他深知楚國中興無望,悲憤難當,以身殉國,其愛國精神日月可鑒?!案袝r思報國,拔劍起蒿萊”是初唐詩人陳子昂放棄舒適富足的生活,拔劍走出鄉(xiāng)原,投身沙場,守疆戍邊的愛國豪情。班超投筆從戎,屢建戰(zhàn)功,在出使西域期間,恢復了東漢朝廷對西域的統(tǒng)治,促進了中西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班超也因此圓了一介書生的英雄夢?!巴鯉煴倍ㄖ性眨壹罒o忘告乃翁”,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彌留之際仍掛念淪喪的國土,要兒子在北定中原之日一定要祭告自己,壯志未酬的一生令世人敬仰??v觀中國古今愛國群英不僅有“蕭心”賦予的飛揚文采,更有“劍氣”迸發(fā)的愛國情懷。
愛國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內涵,無論是一哺三輟忠心輔政的周公、手持旄節(jié)十九載蒼顏皓首仍不失守節(jié)志的蘇武,或是以血肉之軀抗擊八國聯(lián)軍的義和團、森然刀戟滂沱彈雨中同仇敵愾的抗日軍民,都體現(xiàn)了國運多舛之時,總有無數(shù)的愛國志士揚眉劍出鞘。五千年的積蘊和沉淀,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愛國主義的歷史、一部民族自強不息的歷史,愛國是中華民族不斷發(fā)展壯大永不枯竭的精神動力。中國共產(chǎn)黨一路篳路藍縷,一路風雨兼程,建立了新中國,又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韜光養(yǎng)晦,穩(wěn)步發(fā)展,從而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愛國主義教育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矗成民族精神的金字塔。無論是身邊普通的小學生,還是耄耋老人,讓我欣慰地看到愛國精神在一代代傳承,愛國,是中華民族與生俱來的情感。我有理由相信——五星紅旗將永遠獵獵于世界水之湄、山之巔。
文章深刻闡述了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性,指出在霸權主義盛行的國際秩序中,弘揚愛國精神對于增強民族凝聚力、維護國家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強調,愛國不僅是口號,更是行動的指南和精神的支柱。
通過歷史上的愛國志士如伯夷、叔齊、屈原、陳子昂、班超、陸游等人的事跡,文章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愛國傳統(tǒng)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些故事不僅讓讀者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更激發(fā)了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感。
作者還指出,愛國主義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涵,但始終不變的是其對于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國家發(fā)展的推動作用。文章提到,從古至今,無論是在國家危難之際還是和平發(fā)展時期,總有無數(shù)愛國志士挺身而出,為國家的繁榮和民族的復興貢獻力量。
文章的結尾,作者表達了對愛國主義教育在當代社會的普及和深入的欣慰之情,認為這是民族精神得以傳承和發(fā)揚的重要保障。文章語言優(yōu)美,情感真摯,富有哲理,是一篇能夠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的優(yōu)秀作品。
《編者按》中提到,這篇作品以史為鏡,細致闡述了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情懷,文筆清新,充滿正能量,值得細細品讀。整篇文章不僅是對愛國情懷的頌歌,更是對每一位讀者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